当前位置: 首页 > 清风廉韵 > 清风廉评

笃守党性还须破“心贼”

来源:市住房公积金中心 作者:汤建辉 发布时间:2023-12-22

  明代思想大儒王阳明曾如此感叹:“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这里所谓的“心贼”,主要是指一个人内心的贪欲、私心与妄念。阳明先生以“心贼”劝勉世人,不是在否定一个人的正常欲望,而是说这个欲望必须要保持适度,要有分寸和边界。纵观一众贪腐官员的失足经历,不难发现,他们无一不是被“心贼”所俘虏,从一点点私念与贪心开始,直到沉溺在无尽的欲望中不能自拔,最终陷入罪恶的深渊。这告诫我们,党员干部要保持自身先进性与纯洁性,必须要敢于破除“心贼”。

  破“心贼”要涵养浩然正气。“自我心存道,外物少能逼。”白居易在《伤唐衢》中说,如果一个人的内心充盈着浩然正气,那么外面形形色色的利益诱惑于他而言就像过眼云烟,是压根触动不了、也逼迫不了他的。而一些党员干部之所以屡屡被“心贼”攻破,就是因为内心信仰缺失、正气不足,犯了“软骨病”,外面有一点点歪风邪气,都会侵入他的肌体。久而久之,积病成疾,悔已晚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引用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就是号召广大党员干部自觉涵养正气,防腐拒变。“物必先腐,而后虫生”,一切事物的腐败都是从内部开始的。党员干部要涵养浩然正气,就要从守住内心信仰开始,加强自身理论学习,主动到经典阅读中汲取精气神,到贪腐案例中去磨砺敬畏心,防止污秽气的侵扰,如此方能守护心底澄明,保持信仰的坚定不移。

  破“心贼”要淬炼斗争精神。人都是生活在现实世界中,而不是童话里。只要在现实世界,就不可避免地存在各种利益链条的纠缠与羁绊。而身处在复杂利益关系中的党员干部,一不小心就会被撞开心门,让“贼”溜进来。其实,真正可怕的不是有了“心贼”,而是不能正视“心贼”,明知心里有“贼”却不去管、不去捉,反而麻木不仁、无视默许,甚至暗中助力。一些党员干部在面对现实困难与危险时果敢有谋,可当面对无形的“心贼”时,却无视漠视、一味拖延纵容、下不了决心,一步步让贪欲攻破防线。这警告我们,对待“心贼”决不能心慈手软。要发扬斗争精神,时刻保持警觉,时时注意“驱贼”“捉贼”,勤掸“思想尘”,及时进行思想“大清扫”。内心干净了,“贼”便无立足之地。如此,“歪心思”“侥幸心”就无处遁形,私心贪欲就没有滋生蔓延的条件。

  破“心贼”要激发实干作风。古语有云:“人生太闲,则别念窃生。”人在太闲或者无事可做的时候很容易滋生歪思杂念。一些党员干部时不时地会冒出歪心思,一个主要原因就是闲得慌。每天晃悠到办公室里坐一坐、转一转,喝茶看报聊天,看似在上班,实则混日子。如此闲散久了,就会胡思乱想、患得患失,甚至动起歪脑筋、铤而走险。但是,问题的实质不是无事而闲散,而因“不作为”而闲散。类似“僵尸”干部在其位不谋其职,名义上“保护自己”,实则误己误人,贻害无穷。这种现象的症结也在于“心贼”。不干事还美其名曰“自我保护”,不担当还妄想蒙混过关。内心早已被盗取一空、一片颓败,还误以为守住了底线。这种“心贼”更可恶、危害更大。只有坚守自律之心,时时反省剖析、自我检视,从源头上拔掉并赶走懈怠之气,担当实干起来,才能彻底把此“贼”驱之门外,重回内心坚定与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