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清风廉韵 > 清风廉评

公款岂能用来“立人设”

来源:资阳区卫生健康局 作者:郭淑林 发布时间:2022-01-29

浙江凤起花鸟城管理有限公司财务人员余玲芬为维持“白富美”的人设,挪用公款901万余元,2021年11月24日,杭州市上城区人民法院一审判决余玲芬犯挪用公款罪,判处有期徒刑十年。(中国纪检监察报)

“人设”,网络流行词,是人物设定的简称,多在娱乐圈或是动漫圈听到,代表人物的性格特征。现如今,一些走上工作岗位的年轻干部想方设法把“白富美”“高富帅”“完美主义者”设定成自己的“人设”,打造自我标签,吸引受众。

余玲芬为包装自己的“白富美”人设,沉湎于个人消费,不惜突破纪法底线,挪用公款143笔累计901万余元,用来购买各式各样的高档用品、豪车,最终身陷囹圄,喝下了自酿的苦酒。作为年轻干部,有个人追求、实现美好生活本无可非议,但若把奢靡享乐当作人生目标,以贪婪之手唯财是取,终究逃脱不了“伸手必被捉”的悲惨下场。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更不能偏离正道。“公款姓公,一分一厘都不能乱花。”一些年轻干部之所以耽溺于“人设”心魔,根本原因是不懂取舍、不分公私,把人生价值与“名牌”“奢侈”绑定在了一起,最终被消费主义裹挟,迷失了自我。

现实生活中,像余玲芬这样沉醉于“立人设”,为支付高额开销而将“黑手”伸向公款的党员干部并非个例。于秀娟,北京市延庆区水务局财务审计科出纳,“买东西只买贵的,越贵越高档越好”,挪用290余万元用于个人购买服装、高档化妆品等日常消费;王万里,天津市蓟州区人民法院下营法庭原法官助理,给自己明确了一个“高档的定位”,“衣服、鞋子、手表、包都要名牌,烟要抽中华,酒要喝茅台”,短短两年间,贪污公款54万余元、挪用公款55万余元……透视年轻干部的堕落轨迹,经济条件与奢侈消费巨大反差背后往往是以身试法、铤而走险。为了自己的虚荣心和奢靡欲,把“黑手”伸向公家财物,换来的只是虚假的“高光时刻”。在人生的发展道路上,是图一时光鲜亮丽,以享乐代替务实,还是寻一世精神丰裕,公心大于私欲,值得每一位年轻干部静心细想。

“欲而不知止,失其所以欲;有而不知足,失其所以有。”年轻干部如果缺乏政治觉悟,背离岗位应有的责任和担当,对财、权、物、色、名的欲望过重,就容易从侥幸到放纵,久而久之目无纪律、心无敬畏,在工作和生活中必公私不分、亲清不明、行不法之事。余玲芬、于秀娟等人悔不当初的前车之覆,无疑昭示年轻干部,用公款“立人设”必栽跟头。一方面要心有所主。“人心不足蛇吞象。”年轻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的接班人,要坚定理想信念,拧紧思想总开关,时刻涵养自己的“精神家园”,勤以修身、俭以立德,在公与私、义与利面前分清界限、确立尺度,守住做人、处事、用权、交友的底线,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坚决抵制奢靡侵蚀和不良诱惑。另一方面要行有所止。“公生廉、私生贪。”各级党组织要加强对年轻干部教育管理,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抓早抓小、防微杜渐,深化以案明纪、释法、说责、述廉,引导年轻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年轻干部要拧紧纪法“安全阀”,慎小事、拘小节,不因诱惑而失节、因爱好而失守。

“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年轻干部应少些物欲牵绊,多些精神追求,在民族复兴的伟业中用实打实的业绩赢得党和人民的认可,否则,再绚丽的“人设”也会崩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