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清风廉韵 > 清风廉评

巨型关公搬移背后是政绩观错位

来源:资阳区卫生健康局 作者:郭淑林 发布时间:2021-09-08

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通报批评的湖北省荆州市巨型关公雕像日前开始拆卸转移,搬移工程总投资1.55亿元。关公雕像高达57.3米,建成于2016年,总造价达1.729亿元。先是违建、后又搬移,3亿多元就这样浪费了。(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2021-09-06)

荆州市相关部门在巨型关公雕像长达两年的建设期中,始终不闻不问,导致3亿多元付诸东流,究其根源还是个别党员干部政绩观错位,过分热衷打造所谓的“高大上”文化地标,没有将钱花在群众认可的“刀刃”上,忽视了群众的真正需求。

无独有偶,陕西省韩城市耗资1.9亿元建设超大体量假山跌瀑、人造水系及亮化工程,贵州省独山县投资2.56亿元建设“水司楼”,这些项目耗资巨大、华而不实,将形式主义、政绩观错位演绎得“淋漓尽致”。

党员领导干部有激情,有志向,想成就一番事业,作出一番政绩,这本身无可非议。但如何看待政绩,如何创造政绩,则需要树立正确的观点。现实中,一些党员干部为了快出政绩、早见效益,做出一些置若罔闻、举债造景的荒诞行为,令人唏嘘不已。有的没有把心思精力用在干实事、求实效、谋发展上,而是避实就虚,搞一些虚头巴脑的所谓“亮点”“经验”;有的“不是自己的钱不心疼”,盲目上项目、铺摊子,搞面子光鲜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有的不顾实际,寅吃卯粮、不负责任,耗费巨资造景,搞噱头、造声势……这些现象,与党的初心使命背道而驰,不仅贻误事业发展,更带坏一方风气,必须持续发力,坚决纠治。

“风物长宜放眼量”。政绩观错位,说到底就是个别党员干部由于主观主义和功利主义作祟,忘记了自己是人民公仆的角色定位,把党和人民的事业错误的看成个人的事业,把升迁、高就、成功作为个人的奋斗目标和人生价值所在,工作上追求“短、快、平”,博取公众的眼球,让上级领导看得见。近年来,党中央加大力度整治形式主义、政绩工程,严肃查处了一批政绩观错位、责任心缺失的党员干部,但如何避免巨型关公“先是违建、后又搬移”,把钱用在关键处,让群众认可、满意,值得每一位党员干部深思。

凌空蹈虚,难成千秋之业;求真务实,方能善作善成。领导干部任职有期限,但党的事业是无限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没有止境的。正确的政绩观都是着眼长远,是科学的、切合实际的、符合人民愿望的,更是经得起历史和实践检验的。如,山西省右玉县18任党委班子不搞个人政绩、不搞“亮点工程”,60多年来一任接着一任植树造林、防风固沙,终于把“不毛之地”打造成“塞上绿洲”;半个多世纪中,河北塞罕坝三代林场人接续奋斗、矢志不移,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沙地上创造出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造福当地、泽被后世。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真正的政绩在老百姓的口碑里”。各级党员干部必须保持理性、清醒,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不盲目、不攀比、不跟风,立足本地区本部门实际,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强化“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把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党员干部只有坚守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立场,始终紧紧依靠人民、牢牢植根人民,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才能推动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断迎来新的更大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