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清风廉韵 > 清风廉评

年轻干部当争做可堪大用的栋梁之才

来源:市政府办 作者:刘佳 发布时间:2021-09-07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强调,年轻干部必须练好内功、提升修养,做到信念坚定、对党忠诚,注重实际、实事求是,勇于担当、善于作为,坚持原则、敢于斗争,严守规矩、不逾底线,勤学苦练、增强本领,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不辜负党和人民期望和重托。

躬逢盛事,青年一代迎来了难能可贵的成才机遇和使命担当。作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生力军,我们青年干部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教诲,担起时代重任,始终坚定信念、对党绝对忠诚,把“小我”融入“大我”,将个人理想融入强国实践,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书写绚丽的人生篇章。

立大志,坚守“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初心忠魂。“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坚定理想信念,从党中央,到省、市、区各级,很多时候都是逢会必讲、反复讲,为什么要这样做,因为它是我们党员干部的精神支柱,是战胜一切艰难困苦的力量源泉,不仅要立起来,还要在心里扎根,一辈子不动摇。革命战争年代,许多共产党员为了忠诚,头可断,血可流,不管受什么折磨都不会背叛党、背叛同志、背叛信仰,毛主席的“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郭亮烈士的“雪耻需倾洞庭水,爱国岂能怕挂头”,夏明翰烈士的“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等等都是坚定信仰信念的鲜明表达。虽然现在和平年代,不需要我们为追求真理抛头颅、洒热血,但对于广大青年来说,无论时代怎么变、社会怎么发展,爱党爱国的信念永远不能变,仍然需要我们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不断提高“政治三力”,做一个有家国情怀的人,扎实的去工作、去发展,用一生来践行听党话、跟党走的理想追求。

成大才,练就经世致用的实干能力。岳麓书院门口至今仍悬挂着“惟楚有才、于斯为盛”的楹联,这是对湖南近现代以来人才辈出的充分肯定。当前的信息化时代,知识“保质期”越来越短,思想“折旧率”越来越快,能力“迭代率”越来越高,不勤于学习,不掌握门道,知识就会老化、思想就会僵化、能力就会退化,过去“一招鲜吃遍天”,现在可能每过5—10年需要一次大的知识迭代才能跟上时代节奏。青年时期是苦练本领、增长才干的黄金时期,要孜孜不倦、如饥似渴,把别人刷抖音、喝奶茶、吃夜宵的时间拿来学习,努力打磨好自己的“金刚钻”。要发扬“挤”和“钻”的精神,学深悟透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系统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广泛涉猎经济、政治、法律、文化、管理等各方面知识,把基本功打牢打实。要珍惜基层锻炼的机会,放下架子、沉下身子,扎深根基、接足地气,多到矛盾多的地方去出谋划策,多到群众需要的地方去排忧解难,为解决“急难愁盼”动脑筋,为实现“群众满意”想办法,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

担大任,永葆“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奋斗姿态。温室里长不出参天大树,懈怠者干不成宏图伟业。1910年秋,17岁的毛主席考入湖南湘乡县立东山高等小学堂,临走前,主席写下“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的七言绝句,表明一心求学的决心;1925年冬,主席32岁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停留期间,重游橘子洲,感慨万千,写下了“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豪迈诗篇,并且这种乐观态度和宏远志向伴随着主席一生,即使在最困难的长征路上,主席也是如此。如何扛起时代重任,彰显青春担当,主席给我们作出了最好的示范。今年是建党100周年,是“十四五”和建设现代化新益阳的开局起步之年,我们广大青年要始终保持赶考的状态,大力发扬“三牛精神”,主动走出“舒适区”、勇闯“无人区”,立足岗位、拼搏进取,在大力实施“三高四新”战略中留下奋斗足迹,在“五个益阳”建设中尽情挥洒汗水,为谱写新时代的“山乡巨变”、打造洞庭湖畔璀璨明珠作出青春贡献,不断书写无愧于时代的青春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