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内演员张哲瀚由于在日本参观靖国神社,并与主张分裂中国“支持西藏独立”、否定南京大屠杀的印尼前“第一夫人”黛薇夫人合影等不当行为,引发社会各界强烈批评。事后,张哲瀚将自己所有的错误都归咎于“之前的无知”,并表示自己为之前的不良行为道歉。8月13日,人民日报官微就张哲瀚道歉一事发表评论:这道歉,是为自己无知买单,也是为冒犯国人情感而寻求宽宥。身为公众人物,对历史常识如此匮乏,对民族苦难浑然不觉,太不应该。事关民族大义,不容任何试探,更不容有任何挑战。若明知故犯,就得付出沉重代价。8月15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发文评张哲瀚事件。文章指出,日本侵华史,是中华民族感情里无法抹去的伤痕。那段历史警醒我们,历史不容否认、篡改或淡忘,必须时刻牢记,砥砺前行。政治底线、法律底线、道德底线、历史底线,在民族大义面前决不能有丝毫含糊、动摇。过线者,必受惩戒。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新中国的历史,是近代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国家独立,民族解放的一部艰辛的创业史。为实现今天的幸福生活,无数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他们一身为了共产主义事业无怨无悔,他们是历史功绩不应被忘记,他们的所作所为见证了党的成长,见证了国家由弱变强。历史不容遗忘,历史不容亵渎。广大党员干部要切实把党史学习作为必修课,增强守初心、担使命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历史是最好的一面镜子,要从党史中寻找开拓进取的前进方向。以人为镜可明得失,以史为镜可知兴替。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把握自己历史的发展规律,知道我们从哪里来、走过哪些路、要到哪里去,才能深刻了解现在的位置和未来的走向。提高新时代党员干部的自身修养,历史教育是一个重要课题。中国共产党一路走来,屡屡化险为夷、转危为机,累积了大量解决矛盾的办法和攻坚克难的事例。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通过学习历史,可以促使党员干部牢记历史经验、牢记历史教训、牢记历史警示,也给党员干部带来很多了解昨天、把握今天、开创明天的启示,时刻不忘党员干部的历史责任和精神追求,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自觉加强自身建设,坚定理想信念,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大力发扬优良传统,从中获得精神鼓舞,升华思想境界,陶冶道德情操,完善优良品质,培养浩然正气,从而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历史是最好的一部教材,要从党史中夯实砥砺奋进的理想信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民族的历史是一个民族安身立命的基础。中国共产党自成立开始,就义无反顾地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使命,团结带领全国人民走进新时代,迈向新的未来,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从嘉兴南湖上的一条小船,到承载着14亿人民希望的巍巍巨轮,我们党一百年来所付出的一切努力、进行的一切斗争、作出的一切牺牲,都是为了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今天,我们同样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奔赴全面小康;全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全民“抗疫”效果显著。历史告诉我们,今天的一切告诉我们,必须毫不动摇的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通过学习历史,有助于党员干部从波澜壮阔的历史中体会成败兴衰、荣辱得失的经验教训,只有正视历史,才能不负历史对我们谆谆教诲。
历史是最好的一所学校,要从党史中积累不忘初心的源泉力量。心中有信仰,脚下才能有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以史鉴今,以史资政,以史励人。一个伟大的民族,一个伟大的国家,总是在对历史的一次次回望中不断汲取前行的力量。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新时代党员干部要把历史作为最好的一所学校,着力提高文化素质和领导能力,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早日实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借鉴党的建设的历史经验,提出了“打铁还需自身硬”、“党要管党,才能管好党;从严治党,才能治好党”等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通过学习和总结历史文化,党员干部可以学习借鉴如何驾驭复杂局面的方法,将被历史证明了的科学可行的理念运用于领导工作的全过程,避免工作的主观性、随意性和盲目性,确定合适的工作方法和思维,找准出发点和着力点,不断用党的理论知识武装头脑、指导工作、推动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