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6月13日18时,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端午节前共通报曝光127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案例,享乐主义、奢靡之风问题占比最多。从通报的问题类型看,违规收送名贵特产和礼品礼金、违规吃喝、违规发放津补贴或福利三类问题,分别占查处享乐主义、奢靡之风问题总数的29.9%、25.1%、10.2%。“四风”隐形变异、改头换面,以新的表现形式不同程度存在,反弹回潮的隐患和压力客观存在。
当前,隐形变异“四风”表现形式更加多样化。在收送节礼方面,使用更为隐蔽的送礼“神器”,应用目前的互联网大环境,利用微信红包、支付宝转账、电子充值点券、物流快递等方式收送礼金、礼品。在公款吃喝方面,有的单位表面上是正常合规招待,却把超标的账转移到其他专项资金中报销,有的借主题党日活动之机公款旅游。在办公用房超标方面,有的以虚假共同办公、改造套间等名义超标准配备使用办公用房。在违规配备使用公务用车方面,有的私车公养,私车加公油,或以公车修理名义报销私车维护费,有的有的以拆分车价方式超标准配备使用公务用车。
深究隐形“四风”产生原因,既有内因又有外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部分党员领导干部思想不坚定,党性意识弱化,服务意识淡薄。中央八项规定出台以来,随着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党员干部“不敢”的问题已得到根本性解决,“不想”“不愿”也越来越成为广大党员干部的内在自觉。但是,依然有一部分党员干部心存侥幸,没有真正从思想上认识到位,变着花样规避监督,自我麻痹,认为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只是一阵风,自己行为隐蔽,不会被查到;二是经费管理不够严格,制度建设不够完善。如对与隐形“四风”联系紧密的公务资源管理和“三公”经费支出,有某些单位公开程度仍然不足,加之当前财务制度改革后,机关财务预算科目繁多、项目资金来源更加多元化,有的“三公”经费公开的若明若暗,群众看不懂、摸不透;三是人情文化影响。越到基层,办事越讲人情,请客送礼风气越盛行。一些地方和单位内部也存在 “小圈子”,圈子里的人联系十分紧密、频繁吃喝聚会。还有不少人习惯跟风走、随大流,认为社会大环境就是那样,有人这么干,那他也这么干,没问题。
针对违纪违规已披上了“隐形衣”,要纠正各种隐形变异的“四风”问题,必须持之以恒,努力构建不敢、不能、不想的有效机制。一是坚持以案施教,持续释放执纪严格的强烈信号。加大通报曝光力度,进一步发挥警示、教育作用,使得党员干部真正从思想上重视起来。二是健全管理制度。可将很多地方已经经过有益探索得出的行之有效的经验和规章制度记录下来,使之成为党规国法的重要参考。三是加强监督、创新监督方式。要畅通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社会监督渠道,做到干部的权力行使到哪里,监督就跟踪到哪里。各级纪委监委应紧盯各类节假日等关键节点,运用高科技、信息化手段,借助网站、手机客户端、微信公众号等线上监督平台,进一步拓展群众监督渠道,纠治隐形变异“四风”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