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故事·清风徐来】(113)李聚奎红色故事之二:长征路上的开路先锋

来源:市纪委监委宣传部驻市委办纪检监察组市委党史研究室 编制 作者: 发布时间:2025-02-19

  1934年10月,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央红军开始战略转移,开启了两万五千里的长征。李聚奎时任红一军团一师师长。根据部署,红一军团为左前锋,红一师作为先头部队为整个战略转移部队开路。

    10月21日,李聚奎率红一师袭占新田,冲破敌人的第一道封锁线;11月3日,冲破第二道封锁线,到达韶关北面的乐昌地区。这时,上级命令李聚奎亲率一个团在前面开路,确保大部队顺利通过粤汉铁路。李聚奎当即令一、二团继续抗击敌人的进攻,自己带红三团撤出阵地,来到了全军的前头。在这里,他遇见了随中央纵队行军当时正在路旁休息的毛泽东、周恩来、朱德。毛泽东、周恩来指示李聚奎应率部从哪里前进,在前进中怎么布置部队、怎么警戒等。

    听了指示,李聚奎感到既亲切又熟悉,瞬间对胜利充满了希望和信心,率领三团很快就突破了敌人的第三道封锁线。在其后的作战中,李聚奎率领红一师先后攻克宜章、嘉禾、蓝山,顺利渡过潇水、湘江,确保了红军队伍安全转移。

    遵义会议后,红一方面军兵分三路北上,李聚奎率红一师继续为全军开路。1935年5月24日,作为先遣队的红一师一团来到了安顺场渡口旁的马鞍山顶,天险大渡河就呈现在眼前。这里的河水白浪翻滚,涛声如雷,水深莫测,无数险滩造成巨大漩涡。安顺场这一段水急、浪高、漩涡多,人一下水就会被急流卷走,非熟悉水性的船工摆渡不能过河。当年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西征到此,北渡未成,以致身陷重围而全军覆灭。红军到此时,蒋介石曾疯狂叫嚣:“要朱、毛成为石达开第二。”当时驻守在安顺场渡口对岸的是川军刘文辉的一个营。

    红军先头部队到此后先隐蔽下来。李聚奎和刘伯承及红一师一团团长杨得志进到离安顺场仅几里的山口向两岸观察,见左前方有一个几十户人家的村子,这就是安顺场,右前方的河边有两条船;对岸峭壁上有三间小房子,分立在三处,有围墙围着,围墙外有四个碉堡和一些散兵壕。经研究认为,当务之急是夺取河边那两条船。于是,立即派通信员把一营营长孙继先和二连的连长、排长、班长都叫来,命他们带着部队轻装分几路直奔河边,目的是夺船。刹时间,战士们如猛虎下山,连跑带蹦地冲到河边,几声枪响后,就把船夺到手了。

    夺得敌人两条船,红军如获至宝,这可关系到全军北上的成败!如何使用好这两条船,事关重大。如果冒险起渡,万一遭到损失,后果就不堪设想。经研究决定,今晚做好一切准备,明天一早起渡,并立即分头找船夫。安顺场的群众因长期受刘文辉的种种剥削压迫,对刘文辉非常仇恨,红军动员不到一小时,就有20多名船夫自告奋勇,愿意帮助红军摆渡。

    部队的情绪更高。一营营长孙继先刚把任务交给二连,战士们听到要组织渡河奋勇队,一下围住孙继先,争着要参加。最后由营长下命令宣布名单:连长1名、排长1名、正副班长4名、战士11名,每人装备1支驳壳枪、1挺冲锋枪、1把马刀、1颗手榴弹,这便是著名的强渡大渡河17勇士。

    第二天一早,奋勇队在连长熊上林带领下登上了第一船,向对岸划去。对岸敌人虽然从工事里对我军渡船进行火力封锁,但由于我方火力打得猛,射得准,密集度高,把敌人压得抬不起头来。船靠岸后,17名勇士飞身下船,迅速占领了滩头阵地,并利用崖上石阶的死角,一步一步地向敌人的碉堡靠近。敌人从碉堡和散步壕钻出来反冲锋,我方又立即组织火力猛射,敌人伤亡很大,龟缩了回去。勇士们乘势冲锋,占领了主要工事,残敌向后溃退,17勇士占领敌阵地后,掩护我后续部队一船一船的渡河。随后,红一师又配合二师夺取了泸定桥,为全军开辟出前进的道路,蒋介石“要朱、毛成为石达开第二”的梦想彻底破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