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克明,乳名必克,别名恒林。1906年7月出生于安化县通溪乡。1926年参加农民运动,入安化县农工政治训练班学习。1927年2月由中共安化地方执行委员会代理书记姚炳南介绍加入农民自卫军。马日事变后,邓克明只身来到益阳,加入国民革命军第三十六军。1930年5月他在浏阳率领一个班起义,编入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团第八军四师三团。7月由团长胡金生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举手宣誓时,他想到“克服困难,前途光明”两句话,从此便改名邓克明。
1931年4月,蒋介石不甘心第一次围剿失败,集中20万兵力,采取“稳扎稳打、步步为营”战略,兵分五路,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第二次大规模“围剿”,企图包围并消灭红一方面军主力于赣南。红三军团贯彻党中央指示,号召坚决、彻底粉碎敌人第二次“围剿”,负责后勤工作的邓克明参加动员后,立即主动向团长胡金生申请上前线杀敌。经过批准,邓克明实现了心愿,团部派他担任红五连连长。接到通知,邓克明暗下决心:一定要把五连带好,为红军争光,为革命立功。连队建设千头万绪,怎么抓?他牢记团长的教诲,首先抓党支部建设。他在党支部会提出:“我们支部是连队的核心,我们每个党员在思想政治工作中要起磁石作用,把每个战士紧紧地团结在自己周围;在行军、生活中要起兄长作用,处处关怀战士;在战斗中要起尖刀作用,冲锋在前,退却在后,勇敢作战,英勇杀敌。这样,才能把我们五连建成攻得上、守得住、打得赢、拖不垮的连队。
邓克明是这么想的,也是带头这么做的。每天清晨,当军号吹响,他就率先起床,和战士们一块摸、爬、滚、打,加强军事锻炼。行军作战间隙,他和战士们一块学唱歌、学文化,还组织战士们举行登山、游泳等比赛。晚上,他亲自查铺。发现战士病了,他亲自挖草药……战士们看在眼里,服在心里,大大增强了凝聚力。通过这些活动,既活跃了部队文化生活、又增强了战士体质、提高了适应艰苦环境作战的能力。红五连的强大战斗力日益显示出来,后来在无数次战斗中屡立战功。
中央苏区反“围剿”,有一次红五连在兴国县某地抗击敌军一个营,当时,五连战士每人只有3发子弹,手榴弹也不多,面对兵多弹足的敌人,邓克明急中生智,下令战士们赶紧收捡鹅卵石和石块,然后下令用石块、鹅卵石攻击敌人,敌人被打得鼻青脸肿,嗷嗷直叫,向后溃退,敌指挥官以为红军弹尽了,嚎叫着鼓励士兵:“攻下红军阵地,每人发三块大洋!”敌人被大洋迷了心,便发狂地向红五连猛扑过来。邓克明见敌人不断接近,便下令战士们开枪、扔手榴弹,打得敌人一排排倒地,胜利结束战斗,歼敌无数。1934年1月22日,在瑞金召开的中华苏维埃第二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上,邓克明率领的红五连被授予”模范红五连”光荣称号。
1934年3月24日,邓克明率红五连参加大洋嶂阻击战,阻击敌一个旅,歼敌一个团。战后,三军团政治委员杨尚昆亲授旌旗一面,旗上写着:“以少胜众,顽强防御红五连”十一个大字。此后红五连扛起这面光荣的旗帜,发扬模范精神,不断成长壮大,在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屡立战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