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世纶,1898年出生在原益阳县武潭镇石桥村(今桃江县)。他从小秉承家学,孜孜不倦地攻读经史,具有超拔不凡、风骨傲然的气魄。
辛亥革命爆发时,薛世纶就读于常德移芝高小。开始接触到梁启超及新思想家的启蒙文章,思想逐步开阔。毕业后,考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结识了进步教师徐特立、杨怀中、袁吉六、石广权及同学毛泽东、邹鼎丞等人。在读书之余,常与同学讨论天下大事,谋求读书救国的道路。
1918年,教育家蔡元培、李石曾等人在北京发起赴法勤工俭学运动。薛世纶毅然离开第一师范,于10月份到北京考入留法预备学习班,攻读法文。1919年11月到达上海,等待赴法。后由杨怀中老师和章行严先生介绍,获得上海恒丰纱厂资本家聂云台资助3000法郎旅费,于1920年3月下旬乘法国邮船“情多斯号”抵达法国巴黎。薛世纶到达法国后,先在墨兰公学学习法文,后来转入蒙达尼公学学习。因是勤工俭学,便于1921年5月到法国洛瓦省圣沙孟巴利工厂做工,在工厂工作时,逐步体会到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第二年春返回巴黎继续学习。8月份,他加入共青团旅欧支部,1923年3月,又加入中国共产党旅欧支部。是年冬,薛世纶同王著飞、陈延年、李合林等20人,由法赴俄,在苏联东方大学学习。一年后,获政治经济学硕士学位,即返回中国,在上海任中共中央政法局技术书记。1926年夏,调任上海总工会宣传部长。不久,随张国焘去广州调查中山舰事件。是年秋,他回湖南负责编辑中共湖南区委机关报《战士》旬刊(后改为周刊)。
1927年5月20日,薛世纶被中共湖南省委任命为中共湖南秘密临时省委书记(未到任),5月21日发生“马日事变”,薛世纶被迫出走,后流亡于上海、南京、天津、北京、青岛等地,被迫在亲友同乡处寄食,与党组织脱离了联系。1931年至1934年间,受聘为上海群治大学和南京文化学院教授。并为宪兵杂志社翻译宪兵法规,编写讲义史稿。
1935年夏,于右任、王六一、王琪介绍其加入国民党,后到宜昌的四川中学任教,第二年夏季,到陆军交辎学校任少校政治教官。1937年7月,国民党特别党部书记辛华铁介绍他参加复兴社。抗日战争爆发后,交辎学校南迁广西柳州,更名为陆军机械化学校,薛世纶任中校政治指导主任、学校特别党部干事、第二科科长。由于桂系军人对该校政治教材横加干涉,学校特别党部针锋相对,薛世纶处于两派势力斗争之间,感到处境艰难,深悔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导致神经错乱,曾一度得过癫痫病。
1940年9月,机械化学校迁移湖南洪江,薛世纶任上校教官,并加委为购料股员(当时购料股贪污风行)。他对此甚感厌恶,于1941年11月,借父丧回到家乡,决心不再复出,摆脱了国民党的政治生涯。
1942年起,薛世纶转入教育界工作,先后任教于省立五师、南京美专、湘山中学等学校。解放后,任广威中学校长(今桃江县第二中学),1952年,他被推选为本县赴省第一届人民代表。
解放初,旧友龚饮冰、李维汉等人曾动员他赴北京工作,他犹豫不决,即上书毛泽东,毛泽东给他复信“从事教育工作,极为有益,望加强进修,继续努力。”从此,他一心从事教育工作,栽培桃李,倾尽余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