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凤(1492-1571),字鸣岐,号方山,居新安县西二十公里之丘沟村,因其处方山之下,故取号方山,官至南京龙骧卫经历。
丘凤一生为官清廉,两袖清风。早年,在省按察使司工作期间,有一武官犯法,按律应当削职为民,其人捧百金贿赂丘凤,恳求宽宥,被丘凤断然拒绝。有个姓何的巡抚,见他因公劳苦,给其银牌,他也却之不受。岁假回家探亲,按官府规定可以持公文享受招待,他都一概免去,费用皆自行解决。
在任献县(委署任丘)丞期间,每当岁首,县衙要给地方绅士送桃符,丘凤认为这是一项无益开支,就将往年用过的旧桃符妆新赠送给乡宦,节省百姓负担。在交河任满离县之日,百姓遮道相送,有人给他赠诗曰:“门掩苔花依旧贫,千载清廉第一人。”
丘凤出身不是官宦世家,也非书香门第,但他天性朴实,勤奋好学,少时就自学了《大学》《中庸》《礼记》等经典,读起书来常常手不释卷,通宵达旦。在他看来,读书是提升自我和修炼身心的最佳选择,他平时以轻负人、轻怒人、轻谈人过为日省。
由于丘凤孝友传家、廉洁自守、淡泊名利又恪守儒学,终成为一方典范。
清风寄语:
清正在德,廉洁在志。丘凤勤修“内功”,磨练心智,抵制侵蚀,成为廉洁爱民的好官。
官德,乃为官之要、清正之源。《管子》有云:“道德当身,故不以物惑。”为官治政就要率先垂范,守住廉洁的底线,抵制诱惑。有官德,就是正道直行,有明确的方向感、坚定的行动力、清晰的边界感 。只有自身道德高尚,规言矩行,才能守正道,立长远。
修德守清正、秉志守廉洁,则立身稳、立事明。广大党员干部当把“德”与“志”铭于心、践于行,勤扫思想“花园”、清除贪念“杂草”,在修德中提升思想境界、在秉志中培养浩然之气。凡事以党纪为尺、以国法为鉴,明是非、晓荣辱、惜节操、知行止、尽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