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式昭(1847-1895),字方子,河南滑县人,清光绪十一年至十六年(1885~1890)在苏州西山甪(lù)里巡检司任九品巡检官。
暴式昭先后在苏州平望、西山做巡检。巡检,是清末最小级别的公职人员,从九品。暴式昭在平望做巡检时,“刻苦自厉,非其分所应得,一钱不取”,受到老百姓的爱戴。不久,母亲去世,暴式昭离职服丧。再出任时,他公开宣称:我母亲老人家活着的时候,我尚且要廉洁奉公,而今怎么能为了妻儿的温饱去做不该做的事情?
光绪十六年(1890年)十一月十八,暴式昭因秉公而得罪上司,进而被撤职,五年的巡检生涯划上句号。别人做官,多少有点积蓄,可暴巡检却是“债累满身,一钱不存”,解职不久,家中已经揭不开锅了。“山民闻而感泣,相率日以米薪相饷”,冒着风雪送来柴米鱼肉。他们送的东西五花八门,钱财物品俱备,有茅柴、大米、年糕、糯米、炒米粉、糯米粉、猪肉、鱼、鸡、皮蛋、酒、松子、橘子及银元、铜钱等,一物一钱,足见民心之爱。山民们也感动了暴式昭,他一笔一笔记下“柴米簿”。后来知府见民怨沸腾,便强行要求暴式昭回河南老家。
暴式昭临走之前,将自己用不完的柴米全部回馈给贫苦百姓,仅继善堂就得到六十石大米,数百担柴草。光绪十七年(1891年)三月初六,暴式昭只带了数十卷书、一束质卷,便坐上了回家的航船。四五百名山民涌到太湖码头,哭泣跪送。
光绪二十年(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暴发,暴式昭拄着木棍到天津请求从军,得到督师吴大瀓的留用。吴上疏说“甪头巡检暴式昭坚持节操,以不善事上官被劾,深以为惜,请开复其官,交臣差遣”,得准。暴式昭遂从军榆关,到塞外采购战马,往返千里,不私一文。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正月,暴式昭积劳成疾,在关外病逝,马革裹尸归葬河南滑县故里,年仅四十九岁。
清风寄语:
暴式昭将自己的赤诚之心送给了百姓,百姓也就将他放在了心里。
与老百姓共情,是一种修养。党员领导干部要真正把老百姓的事像自己的事一样放在心上,以百姓忧乐为忧乐,以百姓幸福为幸福,将心比心、以心换心,老百姓自然与你心连心,共时艰,同进退,自然跟随党的指挥棒一往无前。
与老百姓同心,是一种使命。哪里人民群众有需要,哪里就是党员领导干部工作的目标与重心。在谋划推进工作时,要顺应群众所思所想所忧所盼;在制定政策措施时,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推动工作落实时,要努力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
与民同心,党员干部要时时处处用“共情指数”“奋斗指数”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指数”“幸福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