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文升(1426-1510),明代钧州(今河南禹州)人,历任都察院御史、福建按察使、南京大理寺卿、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兼陕西巡抚、兵部尚书、吏部尚书等职。一生政绩卓著,先后辅助代宗、英宗、宪宗、孝宗、武宗五朝,历仕五十六年,后人有“五朝元老马文升”之称。又与王恕、刘大夏合称“弘治三君子”。
成化二十一年,马文升任右副都御史、总督漕运。当时淮州(今安徽淮南)、和州(今安徽和县)发生严重饥荒。马文升立即上疏朝廷,并主持从江南征调粮米万石、库银5万两赈济灾民。明孝宗弘治年间,陕西发生地震,灾情严重,马文升建议孝宗节约开支,裁减冗员,用节约的钱粮救济灾民。当他看到各地大兴土木,使役无数民工修建王府时,就建议孝宗下令停止修建王府,还禁止地方官吏加派税赋徭役,减轻百姓的负担。
弘治二年,马文升改任兵部尚书。针对兵政废弛的状况,他严格考核将校,不讲情面,有三十多人因贪贿怯懦被罢黜。弘治十四年,马文生任吏部尚书,对滥封传奉官提出异议。所谓传奉官,就是皇帝为宠信佞臣,不经吏部,不经选拔、廷推和部议等选官过程,直接任命的官员。这部分官员领取朝廷的俸禄,却没有具体的工作任务。马文升说,减一官,朝廷省一官之费。他在主持官员考察时,采取果断措施,一次淘汰不称职的传奉官2000余名。
马文升一生勤于朝政、忧于百姓,既有“一枕清风枉自得,半瓢野菜不须求”的清廉品格,又有“传家数世唯清俭,富贵休忘着布衣”的初心坚守。
清风寄语:
马文生下大决心裁撤官员,就为了整顿官场秩序,优化官员队伍。建设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是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也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高素质干部队伍,忠诚是政治底色,干净是做人底线,担当是做事本分,三者相辅相成、有机统一,缺一不可。全体党员干部要“不做政治麻木、办事糊涂的昏官,不做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的懒官,不做推诿扯皮、不思进取的庸官,不做以权谋私、蜕化变质的贪官。”
高素质干部队伍是严选出来的,更是严管出来的。严管就是厚爱,要坚持从严教育、从严管理、从严监督,把从严管理干部贯彻落实到干部队伍建设全过程。要用科学办法进行管理,在强化责任约束的同时鼓励创新、宽容失误,切实保护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忠诚是为政之魂,干净是立身之本,担当是成事之要;广大干部要认清“廉”字,看到“广”下的“兼”,既要忠诚,又要干净,更要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