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清风廉韵 > 清风故事汇

【清风故事汇】(289)养不起妻儿的县官

来源:市纪委监委宣传部 驻市人大机关纪检监察组  编制 作者: 发布时间:2025-03-19

  彭好古,字慕州,河南夏邑人,生于明朝正德十三年(公元1518年)。他少年聪慧,读书精进,嘉靖十六年(公元1537年)考中举人。

  嘉靖四十四年(公元1565年),彭好古被遴选为真定府新城县令,他带着妻子和八个子女上任,但是不足3个月,就把妻子儿女送回家中,不是因为别的,拖家带口在外地当县官,生活实在负担不起,迫于无奈。他说:“费多,非妄取而不能,吾不为也。”于是就送妻子儿女返回河南夏邑老家。

  彭好古任职期间,有位锦衣卫指挥使让人给彭好古捎话,说彭县令政绩显著,我有关系能帮你认识首辅大学士徐阶,你很快就能得到知府以上的高官。彭好古说:“我知道徐阁老以清廉闻名天下,用这种从狗洞爬着的方式觐见他,恐怕会被他耻笑。”后来,同僚又建议彭好古,按照常例要他到直属上司,州府的推官送礼。彭好古说:“推官是按察使司、布政司要员,是领导的耳目,要是给常例,请问哪个职位不需要送常例呢?”最终,他还是没有给推官送“常例”礼。

  隆庆四年(公元1570年),彭好古感染时疫病逝于同官县,同僚为他装殓时,发现他房内仅存俸禄银子四两,几件破旧衣服而已。同官民众痛哭流涕伐木为棺,官员门吏凑钱,彭好古才得以回到河南夏邑县老家安葬。彭好古在两地当县令,时间很短,但他清正廉洁、一心为民的情怀,永远值得后人学习。

  清风寄语:

  彭好古送妻和不送礼,看似“无能”和“不近人情”,却是底线思维和红线思维的最真实表现。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公职人员手握权柄、掌握公共资源,只要你有意,就会有别有用心者“用情”。在温水煮青蛙般的“人情往来”之下,被一步步拉下水的公职人员最终都将跌落犯罪的深渊。这就需要“不近人情”,严守底线。

  在党员干部的人生字典里,纪律、规矩面前不能有“人情”的生存空间,要坚持做到法纪面前无人情,公义面前无私交,规矩面前无羁绊。

  党员干部,要对不正之风不染,不义之财不取,不法之事不为,不实之名不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