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清风廉韵 > 清风故事汇

【清风故事汇】(146)张居正的成与败

来源:市纪监委宣传部 驻市人大机关纪检监察组 作者: 发布时间:2021-05-18

张居正(1525-1582),字叔大,号太岳,湖广江陵(今湖北荆州市)人,明嘉靖中叶进士。万历元年(1573年)任内阁首辅,进行“万历新政”,是中国封建社会末期最负盛名的改革家。

张居正的改革,伴随他的病亡以半途而废告终。究其根源,是张居正在反对别人腐败的同时,自己却未能洁身自好。

明朝中叶后,政风十分腐败,贪官污吏横行不法,民脂民膏尽入私囊。作为一个杰出的改革家,张居正当然看到了腐败的严重性。他在隆庆年间所上著名奏疏《陈六事疏》中,痛陈腐败的危害,极力倡导廉政。主政后,张居正不仅一再强调“吏治不清,贪官为害”,大力整顿吏治。而且还不畏权贵,严肃查处了黔国公沐朝弼、辽王朱宪娜等多起重大腐败案件。

万历八年(1580年),张居正次弟张居敬病重,回乡调治,保定巡抚张卤例外发给“勘合”(使用驿站的证明书),张居正立即交还,并附信说要为朝廷执法。早年间张居正曾经写过一偈:愿以深心奉尘刹,不予自身求利益。他也许真的有过这样的初心,但却未能坚持到最后。

他的堕落,源自私生活的奢靡。张居正的父亲死去一周年,张居正回原籍安葬父亲,坐着 32人抬的豪华大轿,吃饭时菜肴过百品,“居正犹以为无下箸处”(焦竑∶《玉堂丛话》卷八)。一路上地方大员郊迎郊送,还送上许多赆仪和奠金。而江陵城为张居正的父亲葬礼,倾城出动,葬礼空前的盛大。张居正安葬完父亲回京时,甚至出现了百官郊迎的排场(古代迎接功臣凯旋的仪式)。

张居正的堕落,源于交友不慎。改革攻坚期,大太监冯保是张居正最有力的政治盟友。此人贪财好货,为了笼络这个盟友,更好地稳固自己在朝中的地位,张居正让其子张简修送到冯保家中名琴7张,夜明珠9颗,珍珠帘5副,金 3 万两,银10 万两,“其他珍玩尤多”(佚名∶《天山冰水录》附录《籍没张居正数》)。

很难设想,一个自身腐败的改革家能够把改革事业进行到底。君子不以冥冥堕行,改革家更不应当稀里糊涂地自行堕落、腐败,从而被顽固、腐朽的政治势力拖入深渊。

清风寄语:

张居正因为清廉和担当走上人生巅峰,也因为未能将廉洁坚持到底,最终让改革事业功亏一篑。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今天,每一位改革者都需要秉持自身廉洁的操守,充分发挥改革精神,以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的勇气开拓创新。

保持廉洁,是改革者的自我保护。其身正,不令而行。越是面临矛盾复杂尖锐的局面,我们越要以自身清廉的操守助推改革,以廉洁为盾,抵御投机分子的“围猎”。

保持廉洁,是确保改革生命力的长青藤。廉洁能够祛除改革路上的荒芜和杂念,能够披荆斩棘、乘风破浪、一往无前,确保政令在执行的过程中不变形、不走样。心底无私天地宽,只有一心为公的改革,只有两袖清风的改革者,方能获得人民的拥戴,方能拥有长久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