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清风廉韵 > 清风故事汇

【清风故事汇】(102)叔向的贫富观

来源:益阳市纪委监委宣传部、驻市人大机关纪检监察组 作者: 发布时间:2020-06-24

叔向,春秋时期晋国大夫、政治家,与郑国的子产、齐国的晏婴齐名。一日,叔向去见韩宣子(韩起,春秋时期晋国卿大夫,六卿之一,因谥号为“宣”,史称韩宣子),这位晋国的卿大夫正为自己贫困而忧愁, 叔向立即上前祝贺。韩宣子说:“我只有正卿的虚名,却没有正卿的财产,无法和卿大夫们交际往来,我正因此发愁,而你却祝贺我,这是什么缘故呢?”

叔向不慌不忙地举出了晋厉公时期的正卿栾武子的事例,栾武子无财有德,白手起家成就了公卿的地位,家族却败在儿孙追求财富的野心之下。叔向说:“从前栾武子没有百顷的田产,家里置备不齐祭祀的礼器,可是他能宣扬德行,遵循法制,使名声传播到各诸侯国,诸侯亲近他,戎、狄归附他,依靠这点治好了晋国,执行法令没有弊病,所以避免了灾难。传到他儿子桓子,骄傲奢侈,贪得无厌,违法乱纪,任意妄为,借贷牟利,囤积财物,本该遭到祸难,依赖了他父亲武子的余德,才得以善终。到了怀子,改变了桓子的行为,发扬武子的美德,本可以凭此免除祸难,但是受到他父亲桓子罪恶的连累,因而逃亡到楚国去了。”

晋国的另一位著名人物郤昭子出生于四世八卿的名门望族,家中乃是豪富。但这泼天的财势最终也成为了宗族的“催命符”。叔向又道:“那位郤昭子,他的财富抵得上晋国王室的一半,他家的人在三军将帅中占了一半,依仗着他的财富和宠荣,在晋国骄横跋扈。结果他自己被杀,在朝廷陈尸示众,他的宗族也在绛城被灭绝。如果不是这样的话,郤氏八人,有五个做大夫,三个做卿,他们受到的宠幸够大了,可是一旦被消灭,没有谁来同情他们,就是因为没有德行啊。如今你像栾武子那样清贫,我认为你也能具备他的美德,所以向你道贺。如果你不去忧虑自己不能立德,而只为财物不足而发愁,我恐怕哀悼还来不及,又有什么可以祝贺的呢?”

韩宣子下拜叩头,说:“我韩起将要灭亡之际,幸亏您的一席话保全了我,这不是我韩起一个人敢单独承受的,恐怕从我的祖宗桓叔以下的子孙,都要感激您的恩赐。”

清风寄语:

叔向祝贺韩起,不因为他有巨额财富,而是因为安贫乐道的美德,是能够传给子孙的伟大财富。这个故事所折射出的“贫富观”,对今天党员领导干部修身养廉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

每一位恪守廉洁的党员领导干部都应是精神上的富翁,而非物质的奴隶。

守廉,能拥有战胜自我的满足感。与廉为伴,不需要华丽的衣履来体现自身的价值,在与欲望作斗争的过程中我们完成一次次自我净化,自我革新,修得内心的圆满,这是一种战胜自我的人格健全。

守廉,能获得感动社会的认同感。每一个恪守不渝的典范,都会是人们追随的榜样。民众自发点赞的,景仰的,仿效的,都是千金不易的高贵品质,而非物质横流。

富与贫之间,可能隔着名和利,但终究隔着的是品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