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扫描]
近年来,一些“80后”甚至“90后”干部贪污腐化,动辄侵吞、骗取公款的报道屡见不鲜。与其他年龄段干部的腐化堕落相比,年轻干部的“早节”失守更加令人叹息、引人警醒。
梳理近年来各地查处的年轻干部违纪违法典型案例,五花八门的案情之下,一些共同表现特征值得关注——
面对金钱的诱惑缺乏定力,是最为显著的表现。与其他年龄段干部的问题相比,年轻干部违纪违法问题案情相对单纯,多体现为对金钱赤裸裸的追求,借职务便利“广开财路”并快速变现。
案例1
为追求奢侈消费、高档生活,北京市东城区某离退休干部休养所原“90后”出纳员王雪在短短一年之内,利用职务便利,侵吞、骗取公款多达720余万元。她使用假的银行对账单,模仿单位领导的签字,通过现金支票将公款转移到个人账户。后来,连现金支票都懒得用了,直接通过银联将单位账户的钱转到自己名下,均用于个人奢侈消费。2019年9月,王雪被开除公职。同年12月,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二年,并处罚金人民币100万元。
初掌权柄、自鸣得意,是另一集中表现。一些年轻干部走上领导岗位后,手上掌握一定权力,在“尊重”和“膜拜”面前情不自禁地飘飘然起来,慢慢走上滥用职权之路。
案例2
四川省广安市人社局专技科原科长左向平错误地认为,能用手中的权力为朋友办事,体现的是个人能力和“哥们儿义气”,在领导的位置上坐不了一辈子,有权不用过期作废。于是乎,凡是“朋友”有求于他的事情,他都有求必应。2012年至2017年,左向平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违规办理职称证书共计1533本,非法收受财物224.85万元。2018年8月,左向平因严重违纪违法被开除党籍、开除公职。2019年4月,被判处有期徒刑6年,并处罚金30万元。
错把“围猎”当“真情”,是最为常见的“情节”。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一些年轻干部鉴别能力较弱,容易掉入“围猎”者精心设计的人情陷阱。
案例3
1980年出生的江西省庐山市委原副书记周麟就把相识十多年的老板当作真朋友,直到接受审查调查时才恍然大悟。2009年至2020年,周麟在担任星子县委常委、县委办主任、县委统战部部长、庐山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庐山市委副书记等职务期间,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或职权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在税款缴纳、贷款审批、土地出租、工程承揽、工程款拨付、案件处理、子女入学等方面为他人谋取利益,索取、收受他人财物共计折合人民币126.03万元。其中,开发商屈某某为了得到和感谢周麟在税款缴纳、贷款审批、案件处理等方面的帮助,多次送其财物共计57万元。2016年11月,周麟以其母亲名义在屈某某处投资20万元。2017年2月,周麟要回该20万元。后屈某某以支付该投资回报为名在庐山市委大院送给周麟5万元。此外,周麟还多次非法索取、收受蒋某某20万元。2015年,因周麟要求,蒋某某委托朋友在香港购买一颗价值4万元的1克拉钻石送给周麟,周麟收下后将该钻石送给武宁县官员杨某某。2021年1月,因受贿126万余元,周麟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7个月,并处罚金30万元。
精神空虚、沾染恶习而不知悔改,终将走向不归路。一些年轻干部错把贪图享乐当人生目标,错把工作岗位当捞钱工具,错把不良习气当兴趣爱好,最终在形形色色的诱惑面前败下阵来。
案例4
自2012年开始,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发改局价格与收费管理科原“85后”工作人员郎筱鲁接触网络赌球,从一开始的50元、100元投注到之后的500元、1000元投注,逐渐从球迷变身成了赌徒,疯狂时甚至一个上午输掉二三十万元,赌球导致郎筱鲁欠下了上百万元的债务。为缓解财务窘境,郎筱鲁以权谋私,先后受贿9.8万元。2018年4月28日,郎筱鲁被开除公职,并依法移送富阳区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2018年8月31日,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缓期执行一年六个月。
案例5
南宫市水务局财务股工作人员李晓飞,因沉迷网络赌博,他在短短8个月时间内,挪用、贪污公款共计1921.88万元。2019年12月30日,李晓飞被判处有期徒刑8年6个月,并处罚金20万元。
除了对金钱和权力的追求外,年轻干部违纪违法问题还有一个特征,就是体现出一定的技术性和隐蔽性。年轻干部普遍接受了比较系统的高等教育,具有较高的学历和专业知识技能。这本是他们干事创业的优势,但少数人却把才智用错了地方。河南省濮阳市华龙区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障中心原干部穆玉龙,就将单位收费的二维码篡改为个人支付宝二维码,违规收取辖区机关事业人员补缴的养老保险费60多万元。更有甚者,通过修改网络程序、代码等作案。高学历、高技能俨然成了他们贪污腐败的“撒手锏”。
[持续追踪]
学历高、能力强、潜力大,这些原本前途无量的年轻干部,为何自毁前程、堕入违法犯罪的深渊?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外在的诱因,也有主观心理的“催化”。
有活力、少定力,思想不够成熟,容易被错误观念裹挟扭曲。年轻干部思想敏锐、思维活跃,但由于缺乏定力、缺少自控,面对复杂社会思潮的影响容易犯迷糊,面对形形色色的诱惑容易跟风跑。翻看落马年轻干部的忏悔书,几乎都谈到一点:自己之所以还没起跑就摔倒,根子是三观出了问题。“本”和“根”动摇了,其他东西就会乘虚而入。
有学历、少阅历,吃苦受屈太少,碰到一点不顺就心理失衡。一些年轻干部由于上学、就业、晋升等“一帆风顺”而形成错误认识,过高地评价自己。特别是党性锻炼、社会阅历、基层历练相对不足,使他们心理承受能力相对较弱,一旦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和心理预期有差异时,往往难以自我调节,甚至行为失范。
太自我、少公心,个人利益至上,错用公权力满足贪婪私欲。大部分年轻干部从学校毕业后就参加招考进入干部队伍。这些干部由于缺少足够的基层历练,没有很好地培养起组织观念、大局观念和人民情怀,心里往往只装着“自己那点事儿”。还有不少年轻干部不愿俯身为民办实事,反而把精力用在搞形式主义的花架子、假把式和政绩工程上,说到底还是只考虑个人升迁、不计较劳民伤财。
期待高、反差大,身上的担子重,在理想与现实的落差中迷失。年轻干部大都处于人生的攀爬期,特别是“80后”“90后”群体大都面临着购房、结婚、赡养老人、子女教育等诸多方面的现实压力。回首过往,这些年轻干部本是同龄人当中的优秀分子,怀抱着对美好未来的巨大憧憬。然而进入社会后,“骨感”的现实让他们意志消沉,同体制外一些高收入同龄人的盲目攀比,更令他们充满挫败、灰心丧气。有的人甚至认为自己的付出与收获不成正比,进而开始怨天尤人,不择手段地利用职权攫取钱财。
重使用、轻监管,管理存在漏洞,让偏航之举不能及时得到纠正。当前,基层普遍紧缺年轻能干的人,一旦有年轻干部进入机关,往往安排在税务、社保、财务等权力集中、资金密集的部门和岗位。一些部门内控制度不完善、工作程序不规范,导致问题易发多发。一些单位的主要领导疏于履行监管责任,还美其名曰“对年轻干部充分信任”,实则是给年轻干部的成长之路挖下了深坑、埋下了隐患。
思想上松一寸,行动上就会差一尺。像王雪、郎筱鲁这样的年轻干部和公职人员,由于滋生了急功近利、贪图享乐等不良观念,人生观、价值观、利益观严重错位,以至于在诱惑面前毫无抵抗力。
各级党组织要扛起管党治党主体责任,注重加强对年轻干部的教育管理和关心关爱,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做到常提醒、时警醒,让年轻干部知敬畏、明法纪,防止小毛病变成大问题、好干部变成“案中人”。年轻干部自身更要坚定理想信念、心中“戒尺”高悬,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将遵纪守法、以俭修身、以廉兴业、尽职尽责等当作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扣好廉洁的第一粒扣子。
[学习时刻]
【禁微则易,救末者难】
语出东汉太常丁鸿写给汉和帝奏疏。微:细小,指事物的开端。末:指事物的终结。意思是,抑制不良之事于萌芽阶段很容易,到酿成大祸时再来挽救就很困难了。这句话告诫我们,小节易制,大错难救,任何事物都有一个形成、发展、衰亡的过程,从事情的量变开始阶段就入手矫正,才不会酿成不可救药的质变后果。
小病早医,无病早防。习近平同志引用这句话,就是要突出“源头治理”的重要作用。正所谓“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当然,末端治理也很重要,尤其是对于沉疴痼疾,更应加大打击力度,但是如果不注重源头保护,就会让不良习惯演变成不良作风,进而演变成贪污腐败,不仅需要花费更大的治理成本,而且难以铲除腐败滋生蔓延的土壤。末端治理就只能治标不治本,陷入“越反越腐”的怪圈。因此,无论是改进作风,还是反对腐败,习近平同志都强调“加强源头治理”,防微杜渐、未雨绸缪,努力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从党员干部的角度来看,选择入党、担任公职,都曾志存高远、壮怀激烈。当腐败机会猝然临之,相信多数人都能明辨是非,但正是日常的小问题逐渐磨损着理想信念的棱角,如同温水煮青蛙。因此,党员干部更应慎独慎微,保住小节,才能不失大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