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用水靠‘天’,旱季缺水,雨季水浑,现在拧开水龙头就是清水。”近日,资阳区沙头镇永明村村民张大爷向回访的区纪委监委干部细数变化,难掩激动。这一幕,正是该区纪委监委以精准监督破解农村饮水难题的生动缩影。
今年以来,资阳区纪委监委将农村供水保障列为民生监督的重中之重,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供水不稳、水质不优”等问题,打出监督“组合拳”,以全程跟踪、靶向发力的监督实效,推动职能部门把民生实事办实办好。
为找准问题症结,该区纪委监委统筹“室组地”监督力量,组建专项督查组,紧盯“工程运行、水质检测、资金使用、管护机制”监督重点,通过现场查勘、入户走访等方式全面了解供水工程运行管护、水质保障等情况,在压紧压实职能部门主体责任的同时,确保监督不跑偏、无死角,为后续督促解决农村供水工程难点堵点、推动建立从水源到水龙头全链条保障体系打下基础。
“资金拨付是否及时?工程进度有没有滞后?群众反映的水压问题解决了吗?”在金山水厂配电设施改造现场,该区纪委监委驻区农业农村局纪检监察组干部向施工负责人逐项追问,并对照整改清单核验进度。为杜绝“纸上整改”,该区构建“发现问题—督促整改—全程跟踪—再监督”闭环机制,对农村供水工程维修养护项目实行“一对一”跟踪监督,确保问题改到位、不反弹。
资金使用是监督的关键。专项督查组联合财政、审计部门,对158万元中央农村供水工程维修养护资金开展专项审计,重点核查截留挪用、虚报冒领等问题,保障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在监督推动下,相关职能部门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完成堤南水厂、金山水厂配电设施升级,解决用电安全问题;为水口山、洞庭等5处水厂配备全自动消毒设备,保障水质安全;建成洞庭水厂、过鹿坪水厂等3处水源井,新增日蓄水量800立方米,破解周边村庄“供水不稳定”用水困境。
“现在不仅水量足,村里每季度都公开水质检测表,喝着特别放心!”在资阳区茈湖口镇,村民指着村委会公示栏里的水质报告说。为检验整改实效,区纪委监委组织“回头看”,通过随机抽查、问卷调查、水质抽检等方式,对供水工程开展全方位“体检”,确保整改成果经得起群众和时间检验。
截至目前,12处农村供水工程经设施更新与精细化维护,供水稳定性、水质达标率均显著提升,惠及5.5万余名群众。“从‘喝上水’到‘喝好水’,监督工作必须同步跟进、精准发力。”资阳区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建立农村饮水保障监督长效机制,加大监督力度,持续跟踪水质、水压、服务等情况,让监督护航下的“放心水”始终滋润群众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