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头条新闻

【老纪检人讲故事】(09)纪检人的良知职责和纪律永远不能丢

来源:桃江县纪委县监委 作者:整理人:詹薇 王艳 发布时间:2019-09-25


兰水波,男,畲族,1949年出生,广东惠州人。1986年从安化县人民武装部转业,调入桃江县原监察局,1993年进入桃江县纪委工作,在案件审理室工作13年,曾任桃江县纪委审理室主任,2009年退休。

我今年70岁,与共和国同龄;19岁我便入伍当兵。1986年,根据组织安排,我脱下军装,转业来到基层。

时至今日,我依旧清晰地记得,组织通知我从安化县人民武装部调任桃江县原监察局(1993年合并至县纪委)时,我当时希望能继续留在武装部,找到领导说:“自己一个当兵出身的怎么会做监察工作。”

领导对着我瞪了眼睛说:“你还好意思说自己是当兵的,当兵的就没有不敢的,监察怎么了,你怎么当兵的就怎么去干监察!”

于是,这一干就是整整23年。从部队到机关,从办公室岗位到案件审理岗位,再到退休。

“审理工作中问题线索的梳理分办、线索处置数据的统计分析……工作非常繁杂,哪一个环节也马虎不得,只有仔细审阅材料,才能对案件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从而判断案件材料是否事实清楚、证据确凿,最终做出准确的定性量纪。” 1996年下半年,我进入桃江县纪委审理室工作,当时的同事边介绍边叮嘱我。

虽说当兵的本该无所畏惧,可是打好一场战役,首先得做好充足的准备,学习,就是第一道关卡。为了更快进入角色,在我的办公桌上,学习笔记变成了《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从办案流程到归纳分类,我边看边练,遇到容易遗漏和混乱的项目我都重点做出标记,实在不明白的地方,就及时向领导和同事请教。

当年年底,我和同事必须在年前一周内审理完11个案件,厚厚的案件材料铺满了整个办公桌。加上当时审理室人手严重不足,大家你看着我,我看着你,不知该怎么着手。

当时我就犯了倔,当兵的信条就是“不抛弃不放弃”,平日里做的“功课”也该派上用场了,于是,我跟同事们不放过一个微小细节,遇到卡点时以退为进,侧面出击,一个个案件进行审理完毕,经常是案件材料写完了,才发现自己竟然忘记吃中饭和晚饭,就连水也忘记了喝。

我们那个时候,有案子就精气神十足。正是靠着这种干劲和专业,从事案件审理工作来,我没有出现过一起“不合格”案件,更没出现“翻案”,年年都拿案件审理先进个人。

有趣的是,从事纪检工作后,不论是家里还是办公室都开始变得热闹起来,有论亲戚的、攀关系的、打招呼的,都是些为被审查对象说情、打听案情或被审查对象许诺重金行贿的,我都坚持原则,将他们拒之门外。

1997年,有名公职人员想从我这打听他一朋友的案件审理信息,恰好那时我的电话欠费停机。他为了联系上我,给我交了300块钱的电话费。得知情况后,我赶紧从钱包里掏出了三百块钱还给了这名公职人员,并送上了一句话:“案子未下结论前,无可奉告。”

我知道,这件事没有这么简单的就此结束。果然,当天晚上,我刚睡下,就被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叫醒。

“你是兰水波吧,我有什么问题,你要调查我。只要你不调查我,烟酒不会少你。”电话那头声音急促地说道,原来是当事人打来的电话。

“有没有问题,调查完再说。如果没有问题,不是更好吗?调查的结果可以为你作证呀!”我耐心地对他讲,“如果你觉得我们调查对你有什么不公的,请明天上班时间去我的办公室。”

“你少这样装,不然你会后悔的。”这时,电话那端恶狠狠得将电话挂断。

第二天,我按时去上班。这时,邻居老胡拦住我跟我说:这个谁,关系网比较广,听说他的一个亲戚还在省里做官,你看他这个事情就算了吧。我一听就是为当事人来说好话的,倔劲一下就上来。“为什么要算了,他自己敢做这件事,就应该承担后果。他越这样,我越要查下去。”老胡无奈地摇摇头走了。

“你一个外地人在桃江安家不容易,你一个点头,可能会给你的仕途多一些希望!”刚到办公室,就看到笔记本下面夹着这样一张纸条,落款是某县领导。便问同事,“今天早上办公室谁来过?”

“没有啊,我就刚才去清洗抹布离开了一会。怎么,你丢东西了吗?”同事回答到。

“没有,我的良知和工作职责、纪律永远不会丢。”同事对我的这一回答目瞪口呆,这个场景我一直记得。

最后,我还是顶住了各方的压力和阻力,对这名当事人的违纪问题按程序进行了严肃处理。事后,我也并没有受到什么影响。

23年的纪检监察工作,让我明白自身硬,“打铁”才能有底气。当下,纪检干部面临着诸多诱惑,我们纪检人要坚守住党纪国法捍卫者的要求,做到政治上经得住考验、工作上耐得住寂寞、作风上守得住艰苦,打起精气神、铆足拼搏劲,撸起袖子加油干,正风肃纪、反腐倡廉的目标就一定能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