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张子清参加秋收起义,“三湾改编”后,工农革命军第一师缩编为一个团,辖一、三两个营,张子清任三营营长。10月,部队主力在遂川大汾遭袭,被截成两部分。毛泽东与张子清率领的三营失去了联系。
毛泽东很关心张子清他们的下落,派人多方打探,团长陈浩却不以为然地说:“我看,三营早完了,即使没有被消灭,也会投降敌人。那张子清出身豪门,能一心闹革命吗?”
毛泽东否定了陈浩的怀疑,他意味深长地说到,“三国时代的关云长,曾经与刘备失去联系。曹操为了得到关云长费尽心机,可关云长一得到刘备的消息,便毅然离开了拥有雄兵百万的曹操,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迢迢,终于回到兵微将寡的刘备身边。张子清同志能征善战,久经考验,是一位信仰坚定的共产党员,难道比不上古人关云长?”
不久,创建不久的茶陵县工农兵政府遭到敌军围攻。危难时刻,一直在寻找队伍的张子清率领三营及时赶到,将敌人一举击溃。战斗结束后,宛希先紧握着张子清的手说:“我们找得你好苦啊!毛委员说你是关云长,一定会回来的。”
1928年4月,为迎接“朱毛会师”,张子清率部在酃县城北阻击敌人时,不幸被一颗子弹打中左脚踝。在那个缺医少药的年代,红军医院的条件非常简陋,既缺乏医疗设备,也没麻药、消炎药,甚至连碘酒都少得可怜。
为取出子弹,张子清先后动了多次手术。第一次手术的时候,没有X光机,也没有麻药,需要锯开脚板寻找子弹。医生建议先用盐水消炎一段时间,等有了麻药再手术。但张子清没有一丝犹豫,他无比坚定地说:“没有麻药,麻绳就是麻药!”在他的坚持下,大家将他绑在床上,咬上一块白毛巾,开始手术。由于子弹卡在脚踝骨里,医生夹了许多次都没有夹出来,张子清几次都痛得昏死过去,经过两个小时的手术,还是没能取出子弹。
毛泽东知道此事后,感慨的说:“我说过张子清同志是红军中的关云长!当年关云长刮骨疗毒,不失为一条铮铮好汉,今天张子清切开脚板取子弹,连麻药都没有,这不是跟关云长一样吗!”
子弹没取出,又没消炎药,张子清伤口感染愈发严重,肌肤由外而内地深入溃烂化脓,为了避免更大范围的感染,隔一段时间医生就必须想办法将腐肉、脓水除去,每次去腐肉的过程都会触及骨头和周围的神经,每次都让张子清痛得满头大汗,但他都咬牙坚持,没有喊过一句疼。
当时,毛泽东、朱德等人非常牵挂张子清的脚伤,他们几次来到红军医院看望张子清,并且提议派人秘密护送他前往长沙,到大医院治疗,但都被张子清拒绝了。他的理由是“我可以到长沙去治疗,还有这么多的伤员,他们怎么办?”张子清认为,红军将领不能搞特殊化。
直到大井医院建好之后,战士们缴获了一批药品,张子清才得以再次手术,取出了那颗折磨他许久的子弹。但由于消炎药奇缺,他的伤口一直没有痊愈。
不久,张子清被转移到新建的小井医院养伤,因为敌人的严密封锁,用于洗伤口的食盐紧缺。同志们听说了他的情况,抽空来看他的时候,都会把从伙食中节省的一点盐送给他洗伤口,他却一直舍不得用,只是悄悄用一张油纸把所有的盐细心地包好,藏在枕头底下。
后来,医院从前线转来一批重伤员,已有一个多星期没用盐水洗伤口了,伤势在不断恶化。张子清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连忙把积攒下的盐交给护士,并说:“盐不多,一定要把重伤员的伤口洗一遍。可能的话,把所有伤员的伤口都洗到。”护士捧着这包盐,看着日渐消瘦的张子清,泪水夺眶而出。
就这样,毛泽东两次称赞其为“红军中的关云长”的故事和“张师长献盐”的故事一起,在那个火红的革命年代一路流传开来,成为激励无数战士冲锋在前、英勇战斗的号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