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子》继承先秦关于“廉”的思想,并对其丰富和发展,使“廉”成为齐国立国的四大纲要之一。这本书能成为传世经典与管仲这位中国古代伟大的政治家密不可分。管仲是春秋时期法家代表人物,他开创了我国古代的廉政思想理论,对后世治国理政产生了深远影响。
《管子》提倡教民之道,廉政为人,曾指出:“其士民贵武勇而贱得利。其庶人好耕农而恶饮食。於是财用足,而饮食薪菜饶。是故上必宽裕,而有解舍。下必听从,而不疾怨。”(《管子·五辅第十》)意思是说当时全社会都崇尚公正,鄙视阿谀,爱农乐作,厌恶吃喝,从而实现民众正直守节,社会风清气正,生活富足的民风。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一直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和提倡“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社会风尚,多次强调要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各级政府积极响应,组织社会各界开展节约粮食行动。社会民风由过去的讲排场、比阔气、搞攀比,日渐趋向科学点餐、理性消费、文明用餐。由此可见《管子》呼吁人民大众正直守节,社会才能风清气正实为真理!
《管子》推崇为官之道,廉洁奉公。为建设一支廉洁奉公的团队,《管子》制定了标准“察身能而受官,不诬于上;谨于法令以治,不阿党;竭而尽力,而不尚得;犯难离患,而不辞死;受禄不过其功,服位不侈其能,不以毋实虚受者,朝之经臣也”(摘自《管子.重令第十五》)。意思是说按个人能力接受官职,不欺骗君主;严肃执行法令治理国家,不袒护私党;竭尽能力办事,不追求私利;遇到国家患难,不贪生怕死;受禄不超过自己的功劳,官位不超过自己的才能,不平白领受禄赏。将“廉洁”作为评判良臣的标准。知古方能鉴今,纵观八项规定出台以来的九年,我党一直保持反腐败高压态势,加强对各级主要领导干部的监督,通过完善任职回避、定期轮岗、离任审计等有针对性地加强制度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廉洁自律是共产党人为官从政的底线”,人民大众能明显感受到全党上下日渐浓厚的清风正气,党员干部队伍散发出朝气蓬勃的力量!
《管子》中关于“廉”的解读不仅充分彰显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深刻的精神价值,也为今天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提供了悠长的思想渊源和坚实的道德基石。纵观历史长河,无论是“文景之治”还是“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等辉煌盛世的出现,无一不与家国上下盛行的清廉风气密切相关。由此,我们不难得出结论:廉,乃立身之基,齐家之始,治国之源,从政为民之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