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赴法勤工俭学到牺牲的十年间,他仅回过一次家,最后一次离家的时候,晚辈侄儿问他何时再回来,他弯下腰,注视着孩子清澈的双眼,思索了片刻才摸摸侄儿的头,回答说:“为族争光不回,为国争光时回;为私种田不回,只有死尸才回。”这句掷地有声的话,在湖南桃江的萧振汉家已经流传了四代人。
萧振汉,生于1891年,桃江县大栗港镇人。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毕业,在校期间与毛泽东、蔡和森、李维汉等交往甚密。1919年下半年,萧振汉赴法勤工俭学。1926年10月8日,兼任旅欧地方团秘书。之后,萧振汉被选送到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并指定担任留俄学生总代表。1928年,萧振汉奉命回到上海,参加党领导的学生运动。1929年9月,被捕入狱,受尽酷刑,惨死狱中,牺牲时年仅38岁。
直到90多年之后,他留下的为数不多的几张遗照才在多方共同努力之下,被护送回到了家乡,他的后人们也第一次清晰的见到了烈士的模样。
惟楚有才,于斯为盛。我的家乡湖南桃江是一片红色热土,在近代各个革命时期,诞生了一大批的革命英烈。有毛主席的“真同志”、益阳第一个共产党员夏曦,有和毛主席、蔡和森一起被誉为岳麓三杰的“工运领袖张昆弟”,有协助毛主席创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被誉为“红军中的关云长”的张子清等等。抗美援朝战争爆发之后,共有上千名桃江的热血青年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有周萼等82名官兵永远长眠在朝鲜战场之上……翻阅家乡的党史,情到深处每每欲罢不能,不觉热泪盈眶。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英雄是最值得追捧的偶像。透过萧振汉等先辈英雄的革命历史,我看到了英雄们为共产主义事业抛头颅洒热血、无私奉献的奋斗精神,也更加激励我在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时时站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角度审视自己的一言一行,在日常工作中不断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为人处世要如《增广贤文》所说的一般,“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同样,透过英雄前辈们筚路蓝缕、艰苦奋斗的拼搏历程,也更加增进了我面对困难的勇气和解决问题的信心。毛主席曾经说过,面对困难我们要有愚公移山的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滴水穿石的启示》一文中说道“一滴滴水对准一块石头,目标一致,矢志不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滴下去——这才造就出滴水穿石的神奇!”所以遇到事情,要向前辈们看齐,要相信办法总比困难多。当我不断的向心目中的英雄看齐,所有看似高大的困难不过是我们脚下曾经走过的路而已。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自1921年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走过了百年光辉历程,既书写着悲壮与英勇,又闪烁着光芒和激情,并生成一种充满活力不惧困难的红色基因,在时代传承中化为了一种令人肃然起敬的精神信仰。世间一切终会消亡,唯有英雄不死,立成浩气长存的丰碑;唯有精神与信仰,如同指路明灯,散发着恒久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