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互动交流 > 发展论坛

让“耕耘者”从田间迈向“云端”

中国益阳门户网 www.yiyang.gov.cn 发布时间:2025-09-09 08:41 浏览量:
字体: 小 大

  当田间沃土遇上“云端”数字,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一些农民主播给了答案:赫山区泉交河镇的刘杰军线下晒谷、线上“晒”视频,让“禾下土”品牌火爆出圈;南县麻河口镇的“猕猴桃哥”徐国祥不惑之年学习短视频制作,让猕猴桃线上销售量超75%。

  如今农村主播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彻底改变了农产品销售方式,手机成了新农具。农民们面对镜头,不仅用乡音向消费者推介农产品,还成为乡土故事的讲述者、乡村文化的传播者。培育农村电商主播,已经成为连接小农户与大市场的关键一环。但数字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农民电商专业知识匮乏、靠一些噱头“昙花一现”缺乏持续竞争力等问题不容小视,还需各方久久为功、深耕细作,让更多“耕耘者”从田间迈向“云端”。

  政府要“搭好台”。培育农村主播,政府要扮演好引导者和服务者的角色。要加强“硬件”“软件”,全面推进农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消除城乡数字鸿沟;出台针对性扶持政策,为农村主播提供创业补贴、金融优惠、市场拓展等支持。要当好电商平台与农户之间的“连心桥”,帮助农村主播快速成长。要统筹组织好职业技能培训,开发适合农村学员的视频课程,补齐农民直播技巧、视频剪辑、电商运营等知识短板,提升主播专业素养,打造一支专业且特色的农村主播团队。

  农民要“唱好戏”。主播想火,首先得有硬实力。刘杰军的“涨粉”技巧是编歇后语,他将农谚与生产相结合,如“雨淋谷,急得哭”“犁得深呀耕得烂,一坨泥巴一碗饭”等妙语让大家看完会心一笑。目前,他通过视频带货,可月销“辣大鲜”辣椒酱3万元以上。农民主播要加强学习,不仅要从“刷视频”中借鉴当红主播的涨粉技巧,也要加强相关业务知识的系统学习。要坚持原则,做到产品真、故事实,不能以低级趣味作为引流手段,更不能拿假冒伪劣产品“赚快钱”。要以农产品的物美价廉为核心竞争力,以接地气的乡村故事和生活语言吸引网友,让网友爱看、爱吃(用)、爱买。

  产业要“铺好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农村主播的培育不应仅靠个体提升,更需完整产业链的强力支撑。可喜的是,近年来,赫山兰溪大米、安化黑茶、桃江笋竹等产业链条不断健全,相应主播团队也渐趋成熟,田间与“云端”日益联通。接下来,要加强生产端体系化建设,做强“一县一特”“一镇一品”;加强物流端冷链建设、配送优化,提高销售端营销策划、客户服务水平,让零散“卖货”与集群“产业”双向赋能。要以数字化推动城乡融合、产业融合,让更多新农人在数字稻田里耕耘出乡村振兴新图景。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信息来源:益阳日报全媒体作者:刘吉责任编辑:曹予望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