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互动交流 > 发展论坛

让食安封签成为外卖“标配”

中国益阳门户网 www.yiyang.gov.cn 发布时间:2025-08-26 08:42 浏览量:
字体: 小 大

  今年以来,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以守护群众“舌尖上的安全”为核心,将反对餐饮浪费与推广网络餐饮食安封签制度紧密结合,通过多项创新举措构建常态化制止餐饮浪费机制。目前,全市已有3468家外卖门店积极响应并有效落实食安封签制度,外卖封签使用率提升至55%,为外卖食品安全构筑起一道坚实屏障。

  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快速发展,网络订餐作为一种新兴业态迅速壮大,在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然而,这一模式也带来了新的食品安全隐患。外卖餐品撒漏、被偷吃等问题屡被媒体曝光,对食品安全监管造成较大负面影响。在此背景下,食安封签应运而生。食安封签是餐饮单位在外卖食品制作打包完成后,粘贴于包装上的密封标识,采用特殊材料制成,一旦撕毁无法复原。其完整性可作为判断食品是否被打开的重要依据。

  作为外卖食品安全监管的一项创新举措,食安封签在配送“最后一公里”为餐品提供有效保护,降低了不可预知的污染风险。在没有食安封签的情况下,外卖以开放或半开放方式流转,涉及餐饮企业、送餐员、消费者等多个环节。一旦出现异物或其他食品安全问题,责任难以溯源。引入食安封签后,外卖食品从出餐、配送到收货全程处于闭环状态。若发生问题,可通过封签完好程度明确责任环节,有效杜绝各方侥幸心理,倒逼餐饮企业、送餐员增强自律和法律意识,规范操作、履行责任,共同保障外卖食品质量安全,堵塞漏洞、降低风险,切实维护消费者权益。

  然而,食安封签在推广过程中也面临落地难、推进慢的困境。这主要源于国家对餐饮外卖食安封签仍以倡议鼓励为主,缺乏法律法规的强制约束力。同时,费用分担机制不明确,也影响了企业和平台的投入决心。对商家而言,使用封签并未带来直接收益提升,反而增加成本,导致不少企业积极性不高。对外卖平台而言,面对庞大的用户基数,全额承担封签费用也有不小压力。此外,基层监管力量薄弱、技术手段滞后等问题,也制约了制度的有效落地。

  食品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生命健康。要解决食安封签推广难题,必须将其纳入长效机制建设。应在尊重消费者意愿的前提下,按照“谁受益谁承担”原则建立交易规则和长效机制,用制度引导和鼓励使用食安封签。具体而言:一是技术规范方面,起草地方标准《食安封签管理技术规范》,借助二维码等技术,将食安封签与购买清单、商家及配送信息关联,提高其唯一性和可溯性;二是行政管理方面,制定地方《食安封签管理办法》,明确食安封签的定义、使用及管理要求,增强推广实效;三是纠纷化解方面,出台《外卖食品纠纷处理指南》,重点明确未使用封签、使用不同类型封签等情形下的事实认定与责任划分,通过规则制定与实施预防纠纷、快速处置,形成鼓励使用封签的明确导向。

  此外,监管部门、消协等单位应持续加强食安封签宣传,通过电视、电梯广告、商圈宣传屏等渠道播放公益广告,加强宣传造势,提高社会关注度。同时,加强对商家、平台及外卖配送人员的培训,引导其充分了解食安封签规则,认识其价值与意义,增强使用和监督封签的主动性与自律意识,共同筑牢外卖食品安全防线。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信息来源:益阳日报全媒体作者:苏钢责任编辑:曹予望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