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人员投放鱼苗。陈徐文倩摄
9月11日,资阳区开展2025资水涉渔工程渔业生态补偿人工增殖放流活动,783万尾经过严格检验、检疫的鱼苗被有序投放至当地自然水域,为提升区域水生生物多样性、推动渔业可持续发展注入“新活力”。
当天上午,在区渔政码头(资水黄颡鱼保护区核心区),一辆满载鱼苗的专用运输车抵达岸边。工作人员将6米长的投放槽一端连接运输车水箱,另一端伸入江中,鱼苗顺着槽管涌入江中,游向水域深处。此次放流的783万尾鱼苗价值近50万元,包括青、草、鲢、鳙等淡水广布型经济物种,以及黄颡鱼等区域性物种,兼顾生态修复与资源保护双重需求。
秋季气温回落,水域中浮游生物、水生植物等饵料资源丰富,能满足鱼苗生长所需,大幅提升放流成活率,为鱼苗顺利越冬和来年生长打下良好基础。“这次放流的鱼类品种、规格符合各涉渔工程专题论证报告要求,规格均为5至8厘米优质鱼种。”区畜牧水产事务中心水产工作站副站长刘卫介绍。接下来,资阳区将持续推进水域生态治理,在优化人工鱼巢设置、开展增殖放流的基础上,整合多元化的生态修复手段,全方位改善水域生态环境,助力构建健康稳定的水生生态系统。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信息来源:益阳日报全媒体作者:陈徐文倩 熊瑛责任编辑:曹予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