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睡资源”变出百千“花样”

资阳区一朵“懒花”开出2.5亿元盛景

中国益阳门户网 www.yiyang.gov.cn 发布时间:2025-09-12 09:36 浏览量:
字体: 小 大

  9月5日清晨,资阳区长春镇先锋桥村的田间地头已有了忙碌的身影。村民王玉容正带领本村“奶奶团”,有条不紊地采摘木槿叶。据王玉容介绍,这些采摘下来的木槿叶,一部分会直接供给木槿日化工厂;另一部分则晒干后磨成粉末,制作成洗发粉,通过零售、直播等方式进行销售。

  近年来,资阳区木槿产业从零星种植发展为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已形成集种植、研发、加工、销售、文旅于一体的全链条发展模式。这种被当地人称为“懒家柳”的植物,已经变出百千“花样”,成为当地农民的致富花。目前资阳区木槿种植已覆盖88个行政村,种植面积近7500亩,参与农户5000余户,种植苗木约200万株,全区有木槿花相关加工企业(含合作社)123家;木槿花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年综合产值突破2.5亿元。

  资阳区有两千余年木槿栽培历史,长期以来,木槿仅作为绿篱点缀,其蕴含的巨大经济、生态和社会价值未被充分挖掘。近年来,面对土地资源闲置与特色产业缺失的双重挑战,资阳区审时度势,将木槿花确立为“区花”,将木槿产业定位为最具活力的新兴产业,以盘活利用闲散土地资源为突破口,以全产业链发展为目标,开启了一场以“小木槿”撬动“大产业”的现代农业综合改革实践。

  为激活闲地荒地潜能,资阳区加强土地制度创新,破解“地从哪来”。在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基础上,对房前屋后闲地、自留山、村集体山林荒地等不同类型土地权属进行再梳理、再确认,颁发相应权证或签订管理使用协议。对于农户房前屋后零星闲地,探索“集体所有权不变、农户资格权保留、经营权共享”模式。同时,由村集体组织牵头,鼓励农户将闲置地块经营权以“微流转”或入股方式,交由合作社统一规划种植木槿,农户获得租金或分红。

  资阳区实施经营体系变革,解决“谁来经营”。建立“党建+集体经济+合作社”联动机制,整合6个示范村资源,重点推行“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模式,由村集体统一整合、流转农户房前屋后空地、荒山荒坡等闲置土地,集中连片种植木槿。建立“公司+合作社+农户”利益联结机制,合作社与加工企业签订花、叶保底收购协议确保销路,农户通过土地流转租金、入股分红、合作社务工、自行销售花叶等多种途径实现增收。

  资阳区不断强化科技赋能,提升“怎么种好”。与中南林科大、湖南农大、湖南中医药大学等高校深度合作,聚焦木槿在闲散土地上的丰产栽培、病虫害绿色防控、产品深加工及药用价值开发;引入智慧农业平台,对种植基地进行环境实时监测,推广智能灌溉技术,实现精准管理,使亩均效益提升15%以上;制定湖南省木槿地方食用安全标准,建成木槿种质资源库;研发花茶、面膜、洗发水等20余种产品,显著提升资源利用的科技含量和产品附加值。

  资阳区拓展产业链条延伸,打通“价值链条”。坚持农文旅深度融合,依托木槿花海打造观光区、栈道、民宿、产品体验区,开发研学、花艺等体验项目。创新推出“木槿花宴”美食IP,实现“种风景”又“卖风景”。利用木槿花期长、观赏性强及绿化荒山、滞尘抗污染的特性,打造“夏赏木槿”乡村旅游IP和木槿文化节,开发生态文创产品,将生态效益直接转化为经济效益,实现人居环境整治与产业发展双赢。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信息来源:益阳日报全媒体作者:谢辉 熊瑛 刘亮责任编辑:曹予望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