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尽所能 点草成金

——桃江县鸬鹚渡镇秸秆综合利用走笔
中国益阳门户网 www.yiyang.gov.cn 发布时间:2025-09-11 08:53 浏览量:
字体: 小 大

  9月8日,在桃江县鸬鹚渡镇龙塘湾村的中稻稻田里,一台崭新的秸秆打捆机正开足马力进行秋季秸秆离田作业。伴随着低沉的轰鸣声,机械滚筒快速旋转,将散落田间的秸秆不断卷拾、输送至压缩仓;松散秸秆被压实、捆扎成规格统一的方形草捆。

  秸秆处置一直是困扰龙塘湾村的难题。今年,该村积极探索绿色循环农业新路径,创新推行“秸秆—基料—种植”模式,并联合周边的花桥村、板溪村等协同开展秸秆打捆离田作业。截至目前,3村联合打捆稻田面积已达4000亩,秸秆综合利用率显著提高。

  龙塘湾村素有种植食用菌的传统,全村有200余户农户利用自家庭院开展食用菌种植,村集体还建成了10亩食用菌种植基地和400平方米的储存厂房。为进一步推动秸秆处理与特色产业深度融合,延伸产业链条,村“两委”积极创新,经充分研讨和规划,今年村里正式形成了一条集秸秆回收、基料加工、菌菇种植与销售于一体的绿色循环产业链。

  今年以来,鸬鹚渡镇立足全镇资源禀赋与产业实际,推行“一村一策”,科学引导秸秆多元化、高值化利用。鸬鹚渡镇下辖12个村(社区),其中11个被划定为禁烧区,1个为限烧区。该镇将全域秸秆综合利用统筹划分为5个片区,系统拓展资源化利用途径,持续完善收集、储运和处置体系,有力推动秸秆从“生态包袱”向“绿色财富”转变。

  在千工坝村的秸秆收储点,工人们正忙碌地将回收的稻草秸秆与木材边角料按比例投入粉碎机中。伴随着机器的轰鸣,秸秆被迅速切碎,与木屑均匀混合,成为可用于深加工的原材料。这些混合碎料将通过深加工制作成环保炭。据了解,掺入秸秆后,每吨环保炭的成本可减少150元以上,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

  在长江村,新建的秸秆收储仓库已初具规模。仓库由桃江县天水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承建,该公司拥有500亩笋竹两用林基地。“从9月中旬开始,我们计划将秸秆铺覆于笋竹两用林地表。秸秆保湿保温,可抑制杂草的生长,能提升出笋率与竹笋品质,有利于高产、稳产和农民增收。”公司总经理尹金龙说。

  “通过精准施策,我镇已成功打造多个秸秆综合利用示范村,真正实现了‘秸’尽所能、‘点草成金’,走出一条经济、生态与社会效益协同并进的乡村振兴新路径。目前,全镇已培育5家专业化秸秆回收主体,初步建成集回收、储存、运输、应用于一体的全链条利用体系,秸秆综合利用率稳定在95%以上。”鸬鹚渡镇相关负责人左文杰介绍,回收后的稻草被广泛用于培育食用菌、覆盖竹笋基地和加工优质饲料等多个领域,全镇约有8000亩秸秆基本实现高效离田与资源化利用,进一步促进了农业绿色循环和农民增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信息来源:益阳日报全媒体作者:卢静 胡卫红 刘迪周 邓明蓉责任编辑:曹予望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