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药农致富路 半部安化黄精发展史

中国益阳门户网 www.yiyang.gov.cn 发布时间:2025-09-11 08:48 浏览量:
字体: 小 大

  9月4日,在安化县清塘铺镇,4000余亩黄精基地郁郁葱葱,聪博农业有限公司的新厂房里机器轰鸣。公司负责人陈聪茂坐在基地会客室里,亲手为客人冲泡黄精茶。这位曾骑着摩托车奔波200公里送种苗的能人,如今正托起安化县黄精产业的一片天。

  从白手起家的药贩子到企业年销售额突破1000万元的企业家,陈聪茂的人生轨迹,与安化黄精产业的崛起同频共振,生动映照出安化黄精从深山秘境中的寻常草木,跃升为手握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地理标志等“国字号”头衔的优质品牌的全过程。

  蛰伏:深山里的“药贩”与未醒的“仙草”

  2012年,在安化县崎岖的山路上,一辆摩托车载着鼓鼓囊囊的药材种苗,在泥路上艰难前行。“最远一次骑到200公里外的乡镇,凌晨出发,半夜才回来,雨衣里全是汗和泥。”陈聪茂回忆起最初的日子,语气里满是感慨。那时的他,只是个“东边收药西边卖”的小药贩,靠着一辆摩托车跑遍安化的山山水水,忙活几年,不仅没赚到钱,两年后父亲的一场重病,还让家里花光积蓄,成了贫困户。

  “晚上和合作伙伴聊起难处,两个人抱着哭,不知道路在哪。”陈聪茂说,当时的安化,虽有“湘中药库”的美誉,坐拥263科1277种中药材资源,但多数中药材仍处于“散养”状态,没人想到要把这些深山里的“仙草”做成产业。大田作物机械化难推广、中药材销路窄、农户种植没底气,像陈聪茂这样的从业者,只能在产业链的最底层苦苦挣扎。彼时的安化黄精与其他中药材一同藏在雪峰山脉的褶皱里,等待着被唤醒的契机。

  启程:“安五味”定调,贫困户的“脱贫苗”

  2016年,安化县第十二次党代会明确提出加快发展中药材特色产业,把中药材打造成为富民强县的重要支柱产业,为县域中药材产业发展按下了“预备键”。2018年,两则重磅消息接连传遍安化中药材圈子,彻底点燃了从业者的热情: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制定产业规划,将玉竹、厚朴、黄精、木瓜、五加皮五种安化道地药材明确为“安五味”产品;县委、县政府出台《安化县加快发展中医药健康产业的实施意见》,正式确立打造中医药百亿支柱产业的战略布局。

  2017年,陈聪茂靠做中药材生意苦苦支撑,实现脱贫。一年后,他的人生迎来了关键转折点。“当时听县里工作人员说,要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我觉得机会来了!”陈聪茂回忆,之前跑遍周边乡镇收药时,他就发现安化的山地环境特别适合中药材生长,多年从业经验让他对产业前景充满信心。

  2019年,在政府的帮扶下,陈聪茂牵头筹建合作社,从300亩林地起步,种下黄精、玉竹、厚朴等,成了当地较早跟着政策种道地药材的农户。与此同时,安化中药材产业发展也正式按下“加速键”。县里组织工作人员跑遍全国中药材主产区调研,进一步明确“瞄准药食同源市场、发挥林下山地优势、注重贵细药材”的品种选择方向。对像陈聪茂这样的从业者,政府不仅提供技术指导、对接种苗资源,还组织专项培训,教农户科学种植。昔日单打独斗的“药贩”,终于有了产业发展的“主心骨”;曾经藏在深山的中药材,也开始朝着规模化、规范化的方向稳步迈进。

  突围:安化黄精加冕,产业“破圈”时刻

  2020年的安化,注定被写入黄精产业的发展史。这一年,安化黄精被确定为“安五味”拳头产品,不仅拿下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和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还为安化县赢得了“中国多花黄精之乡”的称号。而对陈聪茂来说,这一年,他的人生迎来了“质的飞跃”。

  “县里办‘湘九味’中药材论坛,来了700多人,整个县城的宾馆都住满了!”陈聪茂至今记得论坛时的热闹场景,全国各地的专家、药材商聚集安化,第一次知道“原来安化有这么好的黄精”。也是在这一年,他下定决心转型,要专业种植黄精,并要做“从田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

  这一年的安化黄精,彻底“破圈”。政府搭台举办品牌发布会,让“安化黄精”的名字传遍全国;制定《安化黄精农产品地理标志使用管理规则(暂行)》,规范安化黄精生产经营秩序,为产品保驾护航。更重要的是,安化黄精被确定为拳头产品后,全县上下拧成一股绳,龙头企业牵头研发,合作社组织种植,农户跟着增收。陈聪茂的黄精种植规模扩大到近1000亩,2020年销售额突破100万元。他再也不用骑着摩托车跑销路,全国各地的订单主动找上门,黄精成了“香饽饽”。

  标杆:“中国多花黄精之乡”的底气

  2023年,陈聪茂筹够资金,成立新公司建设新厂房,开始研究黄精深加工,依托“建昌帮”传统工艺,开发黄精茶、即食黄精等产品。2024年,陈聪茂的新公司销售额达到1000万元,今年他的目标是5000万元。“新厂房投用后,产能翻了几倍,产品质量也提升了,精品黄精产品能卖到全国各地,甚至有外商来考察。”站在生产车间里,陈聪茂指着生产线,脸上满是自信。而2024年的安化黄精,全县种植面积达12.6万亩,年产量突破2万吨,多花黄精产业综合产值达32.1亿元,成为“全国种植多花黄精最成功、面积最大的县”。

  如今在安化,像陈聪茂新公司这样的实体已有400余家,其中规上企业10家、高新技术企业7家。“中国多花黄精育苗中心”提供“芯片级”种源保障,成大生物科技的20项专利赋能高附加值产品,全国首个黄精博物馆正在建设,“安化黄精九制传统技艺”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从种源到加工,从文化到品牌,安化黄精已构建起全产业链生态。

  2025年3月,第一届中药产业互联互通大会暨2025国际大健康产业(重庆)博览会上,安化县荣获“2025年乡村振兴道地药材发展示范县”称号,安化黄精产业发展模式成为推动乡村振兴、促进产业融合发展的成功范例。3月,第五届“湖南黄精”论坛在安化举行,论坛发布全国首个黄精产业标准体系。陈聪茂说:“我见证了安化黄精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从最初的零散种植,到现在的拥有‘国字号’头衔和产业标准体系,都让我坚信黄精产业潜力无限,大有可为。”

  如今,陈聪茂偶尔还会“忆苦思甜”。“以前觉得能脱贫就不错了,现在想着要把安化黄精卖到全世界。”他说。而安化黄精,也从深山里的“仙草”,变成了乡村振兴的“黄金产业”,成了安化乃至湖南道地药材走向全国的标杆。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信息来源:益阳日报全媒体作者:甘果 周姚 陈垚责任编辑:曹予望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