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的沅江,浩江湖晨光与胭脂湖浪鼓相击,小河咀渔火与吉他弦音共谱新章,彩虹岛流光溢彩,飞鸟乐园万羽翔集。这座依水而生的“洞庭明珠”,正以文旅融合为笔,在八百里洞庭湖畔书写高质量发展的时代答卷。
沅江的文旅底色,是水赋予的灵动与厚重。217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南洞庭湖湿地如“长江之肾”,45万亩芦苇荡铺展至水天相接处,417种鸟类在此栖息,冬季数万只候鸟“遮云蔽月”的奇观,让这里成为“世界观鸟胜地”;城区琼湖国家湿地公园38.5平方公里碧波环绕,凌云塔、魁星楼倒映水中,串联起“沅江八景”的千年传说;胭脂湖、浩江湖等散落湖泊串珠成链,勾勒出“城在水中、水在城中”的独特景致。
当“文旅融合”成为高质量发展引擎,沅江以“生态为基、文化为魂、产业为翼”,展开系统性谋篇。
沅江坚持产业强市、生态立市、文化兴市三大战略,持续写好凝聚沅江人、深耕沅江文、用活沅江水、创好沅江业四篇文章,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加快“文旅渔体康”产业融合,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构建“一体两面三线四圈”总体布局,统筹“水面”“地面”维度,打造中心城区、胭脂湖、赤山岛、漉湖四大特色区域,形成“快旅慢游”全域体系,更以2.4958亿元完成浩江湖自然资源资产组合挂牌交易,开创湖南“生态溢价”转化先例。
2025年益阳市文旅融合发展大会的承办,更成为沅江“办一次会、兴一座城”的关键抓手。该市以“大格局、强特色、上项目、市场化”为原则,全域统筹布局,推动文旅从“洞庭腹地”向“文旅高地”跃升。
战略落地,靠项目说话。
在南洞庭湿地核心区,总投资21亿元的“生态修复及可持续发展项目”正加速推进,未来将建成湿地文化中心、观鸟基地等,预计年接待游客超50万人次;城区“彩虹夜市”引入非遗工坊、文创市集,半年接待游客45万人次;浩江湖水上运动中心成为全国皮划艇赛事地,2026年将承办湖南省水上运动项目。2023至2024年,沅江累计实施文旅项目32个,投资46亿元,形成“建设—运营—储备”良性循环。
产业融合更催生新业态:“文旅+农业”让“沅江芦笋”“四季红腐乳”等地理标志产品变身旅游商品,2024年农产品旅游收入达3.8亿元;“文旅+体育”培育水上运动、环湖骑行;“文旅+康养”打造赤山岛“湿地氧吧”,吸引长三角、珠三角游客旅居。
数字技术则为文旅赋能添翼。沅江打造的洞庭夜游地标《沅月共此时》,以光影秀、无人机、水幕投影等技术,重现洞庭渔歌、沅江号子等文化场景,游客从“观景者”变身“画中人”;小河咀渔村禁捕退捕后转型“宋韵美学”文旅村,先锋村樟庐溪谷民宿获评省级乡村旅游区……截至2024年底,沅江已拥有省级旅游度假区1家、3A级景区3家、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3个,形成多层次景点体系。
文旅兴则百业旺。2024年,沅江旅游监测点接待游客233.4万人次,较2022年增长18.3%;游客总花费7622.8万元,同比增长15.7%,旅游收入占GDP比重显著提升。2025年上半年,文化体育娱乐业营收增速26.54%,高出全省平均水平15个百分点;文化产业企业营收突破14亿元,增速16.1%。
当前,沅江正以2025益阳文旅融合发展大会为新起点,谋划更大发展格局:启动“南洞庭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创建,规划建设“湿地文化中心”并引入低空旅游等新业态,深化与环洞庭湖区合作共建“大洞庭旅游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