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黄精”论坛永久落户安化,含金量有多高?

中国益阳门户网 www.yiyang.gov.cn 发布时间:2025-08-27 08:46 浏览量:
字体: 小 大

安化黄精标准体系发布仪式。钟浩摄

安化黄精九制非遗技艺——九蒸九晒。

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中药资源所所长张水寒(左一)在博瑞黄精丸生产车间指导生产。

“安化黄精推荐官”培训活动在黄精种植基地开展现场教学。

多花黄精育苗中心工人在除草。(本版图片除标注作者外,其他照片均由安化县中医药健康服务中心提供)

  8月的安化,雪峰山脉还裹着阵阵秋热,资水河畔已飘起沁人的药香。第五届“湖南黄精”论坛的绿色展板在安化大酒店前格外醒目,当“论坛永久会址正式落户安化”的消息从会场主席台传出时,台下雷鸣般的掌声里,藏着安化人对这株“冰碛岩上仙草”的底气,也藏着外界对“中国多花黄精之乡”的无限期待。有人问,这份“永久落户”的荣誉,到底含金量多高?

  要回答这个问题,得先走进安化的山间地头、车间厂房,看生产、问药农,了解黄精是如何从“野草”长成“金草”,以此解读论坛永久落户背后的深层逻辑。

  先看“硬实力”——

  全国黄精产业的“安化标杆”,不是吹的

  评判论坛落户的含金量,首先得看东道主的产业家底。毕竟,没有实打实的“几把刷子”,不仅撑不起场面,更带不动行业。

  安化的黄精产业,早已不是“小打小闹”。站在江南镇多花黄精育苗中心的大棚里,副县长瞿东江拔起一株壮苗。“这株苗能长到3年以上,种源纯不纯,直接关系下游万亩基地的收成。”瞿东江介绍,这个全国规模最大的多花黄精种苗基地,每年能输出5000万株标准种苗,像守护“芯片”一样守护着安化黄精的道地基因。2024年,安化黄精种植面积达12.55万亩,占全省近三分之一,综合产值32.1亿元。这组数字,让安化稳坐“全国多花黄精种植面积最大县”“湘黄精核心产区第一位”的宝座。

  如果说规模是产业的肌肉,那品质就是其筋骨。安化黄精的筋骨,是六亿年冰碛岩给的。全世界85%的冰碛岩封存于此,经风化形成的土壤里,硒、锌等微量元素扎堆,再加上北纬28度的温润气候、77%的森林覆盖率,让这里的多花黄精自带“优等生”基因。权威机构的检测报告显示,安化黄精多糖含量普遍为10%~16%,浸出物含量65%~90%,分别比国家药典标准(≥7%、≥45%)高出近一倍。

  安化县委副书记、县长潘文剑介绍,近年来,“安化黄精”先后荣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三项国标认证,并作为湖南唯一黄精品牌,先后荣登2022年、2024年中国地理标志农产品(中药材)品牌声誉百强榜,入选农业农村部2024年第一批农耕农品记忆索引名录及2024年第三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终身荣誉会长黄正明评价:“安化黄精的各项硬指标,足以让它成为全国黄精的品质标杆。”

  走进安化黄精产业园,科研楼里专家在做成分分析,车间里的机器在加工黄精饮片,展厅里的黄精茶、黄精丸、黄精小分子液态饮摆了满满一货架,从“一颗种苗”到“一桌黄精宴”,这里已形成精深产品研发的完整链条。据统计,安化目前已培育400余家黄精经营主体,其中规模工业企业10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7家,博瑞中医药文化体验馆成了省级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安化万福山等5个点位入选省级中医药康养旅游精品线路。

  再看“话语权”——

  全国首个黄精产业标准体系,安化定的

  论坛永久落户,不只是办会,更是定标准。在第五届“湖南黄精”论坛上,一个“标准”和“永久会址”同样引人关注——安化黄精标准体系正式发布。这套由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牵头制定、涵盖11项具体标准的体系,从良种繁育到产品质量,覆盖黄精产业全链条,这也是全国黄精领域首个区域公共品牌体系化标准。

  “过去种黄精,全靠老药农的手感和经验。”安化县中医药健康产业发展服务中心负责人刘勇告诉记者,以前有的农户怕长势不好,盲目施肥;有的急着卖钱,没到采收期就挖;加工时九蒸九晒的“蒸”是大火还是小火,“晒”要晒几天,更是各有各的搞法。“品质不稳定,卖不上价,更影响公共品牌的打造。”刘勇说。

  现在,标准体系把模糊经验变成了量化指标:种子种苗质量分级、黄精种植的具体规范、九制黄精加工技术的数值化标准……安化县中医药健康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说:“现在药农种黄精,按标准来就行;企业加工,按标准来就合格;消费者买,看标准就知道是不是正宗安化货。”

  这套标准的含金量,还在于它的权威性。制定过程中,省中医药研究院、湖南农业大学等7家科研单位和专业院校的专家,用了一年多时间,跑遍安化23个乡镇的种植基地,做了上百次试验,才最终定稿。湖南省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湖南农业大学教授谢红旗说:“安化黄精凭借良地、良种、良法才有了如今令人瞩目的成就,现在有了这套标准,既守住了安化黄精的‘道地性’,又给全国黄精产业提供了可借鉴的样本。”

  有了标准,就有了话语权。以前,外地黄精冒充安化黄精的情况时有发生;现在,通过标准体系里的产地溯源、成分检测等,一查就能辨真假。更重要的是,标准让安化黄精变成了标准化商品,为“出湘出海”之路打下了基础。目前,安化已建成黄精交易中心,10家企业入驻,推动安化黄精走进千家万户。而论坛永久落户,会让这套标准的影响力更大,让“安化标准”变成更多地方的行业参考。

  “我们正全力拓展海外市场,目前我们的黄精系列产品在美国的华人街很受欢迎。”湖南博瑞中药饮片有限公司副总裁吴珊曾在美国工作13年,去年因拓展黄精海外销售市场的需求,又回到了土生土长的家乡安化,参加此次论坛,让她对未来黄精产业的发展有了更坚定的信心。

  深看“文化魂”——

  从梅山巫医到非遗技艺,黄精里藏着千年故事

  论坛永久落户,还要看“文化黏性”。毕竟一个产业能走得远,离不开文化的根。安化黄精的根,扎在梅山文化的土壤里,一扎就是上千年。

  在安化黄精博物馆,有一件镇馆之宝——明代梅山医祖嚣嚣大师编撰的《医方一串珠》。泛黄的书页上,清晰记载着用黄精组方治疗体虚的药方。博物馆讲解员介绍,400年前嚣嚣大师在梅山地区行医,培养了大批弟子,其中就包括安化刘氏中医的先祖,如今刘氏中医已传至第十代,仍在用黄精为百姓调理身体。

  不只是药用,黄精还是梅山先民的救命粮。《救荒本草》里,黄精位列“仙救饥”之首,在灾荒年代,安化人靠挖黄精、煮黄精渡过难关。如今,在辰峰谷的生产车间,仍能看到工人们遵循九蒸九晒的古法:白天把黄精蒸熟,让糖分充分渗出;晚上放在竹匾里曝晒,吸收夜露的湿气;反复九次后,黄精变得黑润油亮,入口甘甜。目前,安化黄精九制传统技艺已入选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更妙的是,安化把文化味变成了体验感。在博瑞黄精中药园,游客可以亲手参与九制黄精的蒸晒,喝一杯刚煮好的黄精茶,再吃一碗黄精药膳;在黄精博物馆,通过地质标本、生态场景复原,能直观看到冰碛岩如何孕育出“仙草”;就连安化的街头,都能看到“晨汤、午茶、暮果、夜酒”的黄精生活方式宣传。这种“看得见、摸得着、吃得到”的文化,让黄精不再是冷冰冰的药材,而是有温度的“梅山符号”。

  武汉大学副教授马兆成在参观后感慨:“安化黄精最打动我的,不是产品有多全,而是文化氛围有多浓。从千年医典到非遗技艺,再到现在的文旅融合,这种守正创新的文化传承,是安化黄精独有的优势。”

  近看“富民效”——

  从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黄精撑起“增收伞”

  论坛永久落户的最终落脚点,是“为民”。一个产业的含金量,终究要靠老百姓来检验。在安化,黄精早已不是小众药材,而是12.8万农户的富民“金草”。

  柘溪镇对溪社区药农邓有红算了一笔账,以前靠种玉米、红薯为生,一年忙到头,纯收入不到2万元。2022年,社区引进湖南安资农业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他把林地流转给基地,每年能拿4500元租金;农闲时去基地务工,一天150元,管吃管住;到了采收季,还能把自家种的黄精卖给基地,按市场价收购,不压价、不欠款。“现在一年能挣4万多元,比以前翻了一倍!”邓有红笑着说。

  目前,安化推行“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把农户牢牢嵌在产业链上,企业负责提供种苗、技术和销售;合作社组织农户种植;农户可以通过土地流转拿租金、务工拿薪金、卖黄精拿酬金。安化县委副书记、统战部部长、县生物医药产业链链长代虹宇介绍,2024年,全县通过黄精产业增收的农户,户均年增收超万元,其中柘溪库区、雪峰山区等偏远地区的农户,增收幅度最大。

  更难得的是,黄精产业还实现了不与农争地、不与粮争田。黄精喜阴,适合林下种植。安化有600多万亩林地,杉树林下种黄精,既不影响树木生长,又能利用林地资源,实现一亩林地两份收入。这种生态友好型种植模式,让安化的77%森林覆盖率从生态优势变成了经济优势。就像黄正明说的:“安化把‘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黄精产业是最好的例子之一。”

  现在,安化还在给黄精产业加力。2024年,安化争取到柘溪库区黄精产业融合发展资金5500万元(省级),用于建设仓储冷链、加工车间;2025年,计划把黄精种植面积扩大到15万亩,综合产值提升到70亿元,朝着百亿产业目标迈进。论坛永久落户后,会有更多企业、更多资金、更多技术涌入安化,到时候,老百姓的“钱袋子”会更鼓,乡村振兴的底气也会更足。

  远看“长效利”——

  从“一时盛会”到“长久赋能”,安化迎来新机遇

  有人问,论坛永久落户,不就是每年多办一次会吗?其实不然。对安化来说,永久会址不是终点站,而是加油站,它带来的长效红利,比一次盛会更有价值。

  首先是资源集聚效应。以后每年,全国黄精领域的专家、企业家、经销商都会来安化,专家带来最新的科研成果,比如黄精的新药理、新用法;企业家带来投资,比如建深加工厂、文旅项目;经销商带来订单,让安化黄精卖得更远。就像湖南省中药材产业协会党支部书记宋荣说的:“论坛会成为一个‘资源接口’,把全国的优质资源都引到安化,让安化黄精产业‘借梯登高’。”比如在第五届“湖南黄精”论坛上,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就把慢病管理湖南工作站设在安化,未来双方合作研究黄精在慢病调理中的应用,这对安化黄精的精深加工是重大利好。

  其次是品牌升级效应。以前,安化黄精的名气主要在湖南;以后,通过每年的论坛,安化黄精会成为全国黄精产业的代名词。就像西湖龙井靠西湖茶会打响名气,安溪铁观音靠茶博会扩大影响,安化黄精也能靠论坛,让更多人知道“冰碛岩上的仙草”有多好。目前,安化已在光明网建了黄精科普馆,在抖音上发起了黄精话题,全网引流上亿人次;未来,还会通过论坛举办黄精产品展销会、文化节,让安化黄精的品牌更响、更亮。

  最后是产业升级效应。以前,安化黄精产品主要是初级加工,比如黄精片、黄精茶。以后,有了专家的支持,能开发出更高附加值的产品,比如黄精化妆品、黄精保健品、黄精药品。湖南成大健康科技有限公司的加工工厂,今年10月试生产后,能年处理2000吨黄精原料,提取黄精多糖、黄精黄酮,用于制作保健品,产品附加值能提升3至5倍。论坛永久落户后,这类深加工项目会越来越多,安化黄精产业会从种得好向加工得好、卖得好转型,真正实现高质量发展。

  回望安化的产业发展,从黑茶到黄精,两次生态富民的实践,清晰地勾勒出一条立足本土资源、顺应市场需求、以生态价值驱动经济转型的可持续发展路径。现在,论坛永久落户,给安化黄精产业插上了新的翅膀。正如安化县委副书记代虹宇说的:“安化黄精是绿水青山孕育的灵珍,是时光窖藏的至宝,更是世代耕耘的梦想。论坛永久落户,是信任,更是责任。我们会把这份‘含金量’,变成产业发展的‘加速度’,让安化黄精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流水不争先,争的是滔滔不绝;草木不争高,争的是生生不息。初秋的资水,静静流淌;山间的黄精,郁郁葱葱。论坛的掌声已经散去,但安化黄精产业的新故事,才刚刚开始。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信息来源:益阳日报全媒体作者:曹灿 刘晓 蒋心怡 麻秀萍责任编辑:曹予望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