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书屋大作为 文化赋能新乡村

——安化县东坪镇持续推进“农家书屋”工作走深走实
中国益阳门户网 www.yiyang.gov.cn 发布时间:2025-08-24 12:07 浏览量:
字体: 小 大

志愿者在书屋陪伴儿童共度暑期时光。甘果摄

  8月20日,安化县东坪镇唐市社区的农家书屋里书香氤氲,社区居民吉金良正捧着一本茶叶种植书籍仔细研读。“以前种茶遇到难题没处问,现在到书屋里查资料,总能找到解决办法。”吉金良笑着说,这座小小的书屋已成为村民生产生活的“智慧库”。

  近年来,东坪镇以文化赋能为主线,构建“机制创新-活动赋能-长效运维”三位一体的文化生态体系,将传统农家书屋升级为集思想引领、文化传承、惠民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阵地,让书香成为乡村振兴的最美底色。

  从“标准化供给”到“精准化定制”

  “看这些老照片,当年唐家观古镇的商船可热闹了!”唐市社区党支部书记张完桃指着书屋陈列柜里的史料,向孩子们讲述红色故事。这是东坪镇突破传统农家书屋单一运营模式的生动实践。

  该镇因地制宜构建“书屋+”多元融合格局,根据各村(社区)特点打造特色文化空间。中心城区以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为枢纽,联合县税务局、社区文化站建成全县首个“政税文”三合一书屋;马渡村深挖“马渡调查”红色文化,与湖南省褒家冲茶场共建“求是”特色农家书屋,实现红色文化、茶文化与阅读空间的功能叠加,今年4月入选湖南省百家特色农家书屋名录。

  “在这里,群众既能通过文物史料触摸革命岁月的温度,又能在书香环绕中完成从历史认知到精神升华的浸润式教育。”张完桃介绍,在唐市社区“书屋+”模式实现了红色基因传承与全民阅读推广的双重价值,不仅丰富了村民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也为传承红色基因提供了有力支撑。

  阅读成为乡村新风尚

  “端午包粽子时背古诗,谷雨茶会上学茶艺,现在过节比以前更有文化味了!”东坪镇居民李雪龙说,今年带孩子参加了多场书屋活动,家庭氛围变得更融洽。

  东坪镇以农家书屋为平台,融合节气文化与现代阅读形式,让阅读成为乡村新民俗。各村书屋依托传统节气打造文化集市,在端午节的“粽香诗会”上,村民们边包粽子边诵诗词;谷雨时节的“茶话会”里,老茶农传技艺、青年学营销,每场活动都吸引数百人次参与。

  “现在放假,许多只留了爷爷奶奶在家里陪孩子的家庭,就会让孩子来这里看书吹空调,安全也省心。”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负责人蒋建斌介绍,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已连续4年暑期开展周六去哪儿、艺术课堂书法学习、关爱留守儿童、护苗“6+1”等阅读活动,全年不定期举办读书分享会、专题讲座、文化沙龙等活动,全年累计覆盖留守儿童等重点群体500人次。

  东坪镇还联合长沙理工大学等高校“三下乡”团队,借助湖南省“数字农家书屋云平台”开展线上线下读书活动,带动300余名儿童养成阅读习惯。“大学生哥哥姐姐教我们读书、做游戏,暑假过得特别有意义。”崇阳观村小学生肖佳涵说。

  从“外部输血”到“内生造血”

  “看到孩子们渴望知识的眼神,再累也值得。”刚刚结束暑期志愿服务的大学生黄杰韬感慨道。这个夏天,他和志愿者在农家书屋为孩子们辅导功课、分享故事,成为乡村一道温暖的风景线。

  东坪镇秉持“既要送文化,更要种文化”理念,通过长效机制将文化服务从“外部输血”转为“内生造血”。建立“专班统筹+村级专职+大学生志愿”三级联动机制,全镇28个村(社区)实现文化专员全覆盖,暑期返乡大学生补充服务力量;构建“活水引源”多元投入体系,通过财政引导、村级协同、社会参与保障书屋设施升级与运维;推行“积分制”管理,群众参与读书活动可兑换日用品,推动服务模式从“政府主导”向“需求导向”转变。

  在百选村,假日里高中生和大学生志愿者来农家书屋义务辅导留守儿童的场景已成常态。“孩子们有了学习好去处,家长们干活更安心。”书屋管理员廖吻花说。如今,东坪镇28个村(社区)农家书屋年均开展活动100余次,文化服务效能显著提升。这座雪峰山麓的小镇,正以文化融合的巧思,为乡村振兴注入深厚的文化动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信息来源:益阳日报全媒体作者: 甘果 罗甲责任编辑:曹予望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