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尺讲台 一生耕耘

——记桃江县第一中学教师谢毅军
中国益阳门户网 www.yiyang.gov.cn 发布时间:2025-08-23 09:07 浏览量:
字体: 小 大

  他带过十届毕业班,和成绩相比,他更看重学生的终身发展;他多次被湖南省数学学会评为“优秀教练员”,辅导30余名学生在省级、国家级竞赛中获奖;他曾参与教育部课题研究,多次入选学考命题专家库、中高级职称评审专家库,是一名学者型教师。

  他就是桃江县第一中学的数学教师谢毅军,作为一名在教学岗位耕耘了30年的老教师,他努力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引导学生树立终身学习习惯。

  2024年,谢毅军担任高三班的班主任。在今年的高考中,该班的26名学生全部录入双一流大学。这背后有何教学魔法?走进教室,班级文化墙传递着满满的正能量,上面悬挂着名校风采简介标牌、名校地理位置分布地图。“少年应有鸿鹄志,当骑骏马踏平川。”“愿此行终抵群星,愿旅途永远坦然。”黑板报上,学生自制的心愿卡书写着励志的人生格言。每位学生把自己心仪的学校写在心愿卡上,朝着奋斗目标迈进。强化劳逸结合,举行排球、篮球比赛,师生同台竞技比拼,在挥洒汗水的同时释放压力。

  “学习数学就像打开一扇门,如果找不到方向很容易碰壁。思维的引导、怎样打开突破口比解答问题的过程更重要。”在谢毅军看来,海量刷题、延长学习时间也许能提高分数,但这并不是教育的初衷。只有当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才会自主学习、钻研,感受到探索知识的获得感。教学中,谢毅军提炼出学习重点,要求学生走在老师前面,带着问题自主预习思考,在课堂上提出自己的疑惑。课后,布置“每日一题”,循序渐进增加试题难度,倡导一题多变、一题多解、多题一解,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尝试把试卷命题主动权交给学生,引导学生分组合作命题,以教材试题为蓝本,通过改变试题的已知条件、设问方式改编题目,并提供参考答案、阅卷评分标准,鼓励学生当小老师,在讲授中真正掌握知识要点。随着教育方式的转变,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学习成了突破自我的挑战。

  创新班学生盛同学说:“‘每日一题’就像一个挑战赛,有的题目难度很大,有时候思考了一天也解答不出来,越是难,大家越有钻劲,希望在没有老师点拨的前提下找到答案。”

  从教多年,谢毅军教学成绩斐然,这与他注重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分不开。在他的引导下,不少潜能生爱上学习,找到自己拼搏的方向。高一时,李同学成绩垫底,早自习经常迟到,学习兴趣不高。谢毅军多次上门家访,发现因家长工作繁忙,给孩子的陪伴不多。初中时,李同学经常旷课,甚至逃学,导致学习基础薄弱。为让李同学跟上课堂节奏,谢毅军量身定制学习计划,利用课余时间给他开小灶,及时补上初中落下的知识点。让李同学担任纪律委员,参与班级事务管理,培养他的责任感和自信心。在谢毅军的关心下,李同学慢慢找到学习动力,坚持在晚自习后学习一小时才休息。谢毅军介绍:“李同学喜静,他习惯在晚自习后自学,导致第二天早自习经常迟到。尽管违反了纪律,但只要孩子把时间花在了学习上,就没有必要去苛责他。”经过三年的努力,最终,李同学录入西安交通大学,大学期间,他经常向谢毅军请教学业规划,决定读研深造。2023年,录入北京大学后,李同学的家长最先向谢毅军报喜,第一时间把这份喜悦分享给孩子最敬爱的师长。

  挚爱事业,厚爱学生。一路走来,谢毅军荣获“全市教育突出贡献奖”“全县名教师”等荣誉。望着绿茵场上正在军训的高一新生,谢毅军感慨道:“23岁时,我背着一箱子旧书去乡村学校报到。从踏上讲台那天起,我就把教育当作终身事业来做,看到学生录入优秀的学校、找到理想的工作,内心的幸福感和成就感油然而生。”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信息来源:益阳日报全媒体作者:刘美玲 刘幸治 苏依依 杨固安责任编辑:曹予望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