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碧霞接受采访。吴巧摄
“洞庭月,圆又缺,照我浣纱第几叠。沅水畔,芦花雪,染白几世离人睫。”9月10晚,当一袭轻罗,款款走向舞台中央的著名歌唱家吴碧霞亮开歌喉时,2025年益阳市文旅融合发展大会开幕式现场顿时响起掌声、欢呼声,主持人宣布这是吴碧霞老师专门为“益山益水·益美益阳”文旅品牌创作的首发歌曲,掌声再次经久不息。
演唱结束后,吴碧霞接受了本报记者采访。
“益阳是我永远绕不过去的地方。”刚见面落座,吴碧霞就爽朗地笑道。无论是坐飞机,还是坐高铁,每次回到家乡常德,经过益阳地域时,她都凝眸望向窗外。近乡情怯,益阳和常德山水相依,她对家的眷念油然而生:“益阳是一个人文荟萃、风景秀丽的好地方,我每次好想停留下来,在这里豪逛一次。”
吴碧霞天生就有音乐的禀赋。母亲吴秀英是县花鼓戏剧团演员班的老师,父亲王华安是县花鼓戏剧团的团长和台柱子。吴碧霞一出生就受到家庭艺术气氛的熏陶,孩童时期就常常抱着录音机边听边学歌曲。小学时期,她是班中的文艺骨干和活跃分子,中学时期担任班级文艺委员。1990年,吴碧霞以专业、学业全国第一名的成绩被中国音乐学院附中录取。1993年,被保送到中国音乐学院深造。从附中到本科八年间,她师从著名声乐教育家邹文琴教授,大量学习传统民歌、戏曲、曲艺和西方歌剧、艺术歌曲以及包括交响乐、民族器乐在内的音乐知识。1999年,她又被保送到中国音乐学院研究生部攻读硕士学位,著名声乐教育家金铁霖和郭淑珍分别担任其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导师,成为中国音乐界第一个双主科的研究生。2006年起作为国家公派的访问学者赴美国茱莉亚音乐学院和马里兰大学音乐学院学习,先后师从教授Marlena Kleinman Malas和Carmen Balthrop。她是中国首位将中国民族和西洋美声集于一身并获得极高国际奖项的歌唱家,被誉为“中西合璧的夜莺”。曾荣获1996年首届“全国声乐比赛”民族唱法一等奖、第一届“中国国际声乐比赛”第一名、第八届“西班牙毕尔巴鄂国际声乐比赛”第一名。她是教育部2018年度青年长江学者、2024年度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三八红旗手,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喝着沅江水、吃着洞庭鱼、唱着花鼓戏、听着常德丝弦长大的吴碧霞,对沅江范蠡西施的爱情传说耳熟能详。被邀请参加益阳文旅大会主题歌演唱后,她很兴奋,与词曲作者李翚和苏捷多次切磋打磨,确定了“不负相思不负月”的主题和梦幻般的浪漫意境。不管是传说的爱情,还是现实的博爱,词曲和演唱均体现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与依恋。“月圆时你是我心头的皎洁,月缺时我是你眸底的霜雪”,这首歌像沅江水、洞庭潮一样,清澈干净,浸润心灵,高潮部分“万里同星起,共见三生约;万客来约时,秋月分外圆”,引起观众强烈共鸣。
作为中国音乐学院声乐歌剧系的系主任和中国声乐艺术研究院的院长,吴碧霞最近忙的事情非常多。她将以评委身份去俄罗斯参加世界音乐大赛,这次赛事由俄罗斯国家政府主办,既是中国与世界文化交流的机会,也要在这个国际的舞台上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开口时乡音未改,回眸时笑意由心,吴碧霞依然是一个地道的湘妹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