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血泪历史 赓续和平薪火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厂窖惨案遇难同胞祭奠活动侧记
中国益阳门户网 www.yiyang.gov.cn 发布时间:2025-09-05 09:13 浏览量:
字体: 小 大

  9月4日上午10时,南县厂窖镇厂窖惨案遇难同胞纪念碑前青松肃立,白菊含悲,数百名各界代表静默伫立,凝望那座承载着深厚历史记忆的石碑。此刻,历史的时针仿佛倒转回1943年,那场持续三天三夜的屠戮,让三万余名无辜百姓罹难于此。

  “五万军民,深陷危亡,如入绝境,难觅曙光。”庄严肃穆的和平宣言在广场上空回响。一支由30名学生组成的宣讲队以铿锵之声,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他们用稚嫩而坚定的声音讲述那段不容忘却的历史,引领人们回到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南县实验学校五年级学生黄芷妍是此次活动的参与者,她从小听着爷爷讲述抗战时期的故事长大,对那段历史有着深刻的情感共鸣。“我爷爷说,那时候很多人白天种地,晚上偷偷打鬼子,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守护这片土地。”黄芷妍说道,每次参观纪念馆、听讲解员讲述厂窖惨案的细节,都会感到无比震撼,而这种震撼也化作了她努力学习、报效祖国的动力。

  人群中,一位老人格外引人注目:89岁的宋才亮是厂窖惨案幸存者之一。他身着素衣,坐于轮椅,由家人陪同出席仪式。回忆往事,宋老记忆犹新:“那时我才六七岁,亲眼目睹日军杀害无辜百姓。我们全家在豌豆田中躲藏三天三夜,才幸免于难。”

  宋才亮的孙女告诉记者,爷爷经常在家里讲述那段往事并用亲身经历告诫后人:“今天的和平来之不易,不仅要珍惜,更要铭记。”她表示,家庭中始终传承着一种红色精神,这段抗战历史也深深流淌在每一位后人的血液中,永远不能忘怀。

  活动现场还有许多自发前来祭奠的村民,汀浃洲村村民周玉说道:“我们村是合并村,面积大、人口多,但一直非常团结,遇到困难大家都会一起上,就像当年一起抗日一样。”她告诉记者,这种团结互助的精神,既是对抗战岁月的继承,也是和平时期乡村发展的宝贵财富。

  “这土地浸透了鲜血,也孕育了希望。”厂窖镇副镇长李玮倩动情地说,这是值得铭记的历史,更是宝贵的精神财富,镇上不仅修复和保护厂窖惨案遗址本体,还通过建设陈列馆、组织纪念活动、开展研学教育等方式,让这段历史“活”起来、“动”起来。积极与学校、机关单位合作,定期开展主题教育,邀请老战士、历史学者讲述抗战故事,增强教育的感染力和实效性。同时,将红色文化与乡村旅游相结合,设计红色旅游线路,吸引外地游客前来参观学习,不仅提升了当地的文化软实力,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能。

  “今聚于此,缅怀追往,敬献花束,泪洒碑旁。昭告世界,和平至上,携手并肩,共创辉煌。”宣言声落,人群久久默立。这场跨越时空的纪念,不仅是对苦难历史的追思,更是对和平的珍视与未来的展望:铭记历史非为延续仇恨,而是守护正义与和平,更好地开创明天。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信息来源:益阳日报全媒体作者:刘馨予责任编辑:曹予望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