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警俯身校车底调试刹车,城管在校园周边道路上查看地砖是否松动,教师围坐研磨“五育并举”新方案,家长坐下来与孩子聊起久违的同桌……开学的预备铃响起,益阳的大街小巷、校园内外,正以最合适的姿态,为孩子们的新学期按下“准备键”。
守护篇
多部门联动织密安全防护网
“制动系统压力值正常,安全锤数量达标,急救箱药品8月25日刚更新。”8月27日,在赫山一小的校车停放点,交警王磊手持检查清单,对校车安全状况进行最后一遍确认。开学前夕,益阳公安交警联合市场监管、应急管理等部门启动校车安全护航行动,对全市200余辆校车开展地毯式体检——制动、转向、安全带、灭火器、逃生锤、停车标志反光度等12个项目逐一“过筛子”。“有一辆校车雨刮器老化,我们马上联系维修厂,当天下午就换好了。”王磊说,“孩子的安全,容不得半点‘差不多’。”
校园“舌尖上的安全”同样牵动人心。8月25日,桃江县2025年秋季校园食品安全风险防控专题培训会上,省食品安全专家举着《食材采购验收清单》强调:“土豆要选无芽无青斑的,冷冻肉得看检疫章……”台下,县一中食堂管理员老李边记笔记边感慨:“以前觉得差不多就行,现在才知道,食材储存温度差2℃都可能出问题。”这场培训不仅有理论讲解,还在现场演示餐具消毒流程,让“明厨亮灶”从口号变成可操作的“说明书”。
200余名“城管蓝”走上街头,细致守护校园周边道路安全。自8月25日起,市城管指挥中心信息采集员对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周边开展拉网式排查:人行道上松动的地砖被拍照上传,路灯故障点标注在电子地图上,流动摊贩的经营需求被详细记录……“我们不仅要解决问题,更要用一种‘有温度’的方式去解决。”采集员小刘记得,她在劝离一位占道卖早餐的阿姨时,对方红着眼眶说“要让孩子就近吃上早餐”。最终,城管帮她在200米外的合规市场找了个位置,如今阿姨每天提前半小时出摊,确保上学的孩子“热乎的包子吃得香”。
赋能篇
教育系统“充电”蓄能启新程
8月27日清晨,资阳区教育局会议室里,一场关于“新学期怎么干”的讨论热烈地进行着。“今年要重点推进‘名师课堂’全覆盖,让农村孩子也能听城里名师讲课。”基教科负责人翻着PPT介绍,“还有教师数字素养培训,9月开学前要完成首轮考核。”这个夏天,益阳教育系统的“暑期课堂”比往年更热闹:有的学校组织教师赴外地学习“项目式教学”,有的开展“家校共育”专题研修,还有的围绕“防欺凌”“心理健康”设计校本课程。
赫山区教育部门以“保障开学秩序,助力新生适应”为核心,从三方面统筹推进:环境美化上,发起校园清洁美化倡议,家长、学生与教师共同参与,让教室窗明几净、走廊绿意盎然;家校共育方面,以“家有小学生”为主题召开家长会,班主任重点指导家长协助孩子完成幼小过渡;新生适应则通过“实地认知+口令引导”,带一年级孩子认教室、找厕所、学排队,用游戏化方式帮他们熟悉校园。
市教育局要求全市各中小学校科学编排课表并明确教师职责,组织教研组制定教学规划、开展集体备课,精心设计“开学第一课”教案;同时清点课本,核对版本与数量,规范分发流程,确保学生开学领新书。全面排查校园安全隐患,将安全教育作为“开学第一课”;修剪校园树木,检修全校课桌椅,打造绿意盎然、整洁有序的学习环境。
共育篇
家校携手写下成长序章
“宝贝,你看,这是你去年在学校的照片,还记得教室窗外的石榴树吗?”8月29日晚,市民姚燕坐在女儿小语的书桌前,翻着旧相册。“妈妈,我想念王老师了!”小语的眼睛亮了起来。这个暑假,姚燕刻意减少了孩子的培训安排,带她参加社区读书会、去图书馆看书,“开学综合征不是病,关键是让孩子对学校有期待。”姚燕说。
社交平台上,“如何帮孩子收心”的话题阅读量破百万,家长们分享着“小妙招”:有的和孩子一起制定“开学倒计时”计划表,有的带孩子提前熟悉新校园路线,还有的把暑假作业变成“旅行手账”,让学习与生活有机衔接。教育专家提醒:“家长的情绪是孩子的‘晴雨表’,用平常心看待假期结束,才能帮孩子顺利过渡。”
教师群里,“开学第一课”设计方案正在刷屏。市一中语文老师陈芳打算用“我的暑假故事”开启新学期,让学生分享假期里的成长。“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陈芳说,“我们要做的,是为每个孩子准备好适合的‘土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