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寿螺是中国南方水域最具破坏性的外来入侵物种之一,繁殖力强、适应性强,不仅破坏水体植物,威胁生态平衡,还可能传播寄生虫,对生态环境和居民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市园林绿化服务中心副主任涂小军向记者介绍了当前福寿螺的防治策略。他表示,将围绕“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方针,分阶段科学合规开展防治工作。
涂小军表示,福寿螺繁殖力极强,每只雌螺年产卵数千块,因此要防、控、治相结合,以药剂防治为主,人工清除为辅。具体分为三个阶段:6至8月重点灭卵,9至11月灭杀越冬螺,12月清理残螺。
“针对公园水体沟壁、挺水植物茎秆等高出水面的物体上的粉红色卵块,我们将人工摘除,集中捣毁,并清除化学灭杀的螺体。”涂小军说。
“8至10月是福寿螺繁殖高峰期,我们将使用无人机喷洒32%烟酰苯胺硫酸盐进行药剂防治。”涂小军说,这种方法效率高,覆盖范围广,能够有效控制福寿螺的种群数量。同时,将采取生物防治措施,在水体中投放青鱼、鲤鱼、鲫鱼和甲鱼等能取食福寿螺的鱼类。
综合防控:多管齐下遏制福寿螺蔓延
据资阳区农业农村局农业资源保护利用股股长曹谷良介绍,稻田、池沼是福寿螺喜欢寄居的栖息地。对此,资阳区农技专家采取“高效灭螺+保苗净田”的治理措施,将含天然植物源引诱剂的“梅塔小颗粒剂”用植保无人机进行喷洒作业。
曹谷良表示,清淤灭源是防控的首要环节。在冬季至早春(12月至第二年3月)期间清理淤泥、铲除杂草,能够有效破坏福寿螺越冬环境,减少60%以上越冬螺。同时,适时排水晒塘也能显著降低幼螺存活率。
对于在秀峰公园出现的福寿螺卵块,曹谷良建议可在公园入口处安装三级拦截网,上层拦成螺、中层拦幼螺、下层防卵块,可有效阻止福寿螺随水入体。还可通过组织志愿者摘除卵块、捡拾成螺进行物理防治。
在必要情况下,可在幼螺孵化高峰期,选用杀螺胺、阿维菌素和32%烟酰苯胺硫酸盐“满塘漂”等药剂进行灭杀。施药后,还需保持3至5厘米水层7天,避免污染水源及危害水生生物。
曹谷良还呼吁,加强技术推广与培训,提升公民识别与防控能力,推动群防群治。
“形成福寿螺生态防控的长效机制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之道。”曹谷良建议,推广生物防控、生态拦截等绿色技术,并加强区域联防联控和统防统治,避免上游螺源随水扩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