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的傍晚,益阳街头还有些燥热,中心城区多个夜市人声鼎沸。烟火气升腾,周边空气却清新如洗。
从“人海战术”到“智慧云端”,从“单打独斗”到“全民共治”,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用科技与温情,走出一条精细化、规范化、智慧化的餐饮油烟污染治理新路径。
智慧监管:电子哨兵精准监测,油烟污染无处遁形
8月27日,记者走进市城管执法局指挥中心,映入眼帘的是一块巨大的电子屏幕,屏幕上实时跳动着我市352家重点餐饮企业的油烟排放数据。指挥中心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过去执法人员靠“腿”巡逻、凭“眼”执法,往往跑断腿也查不完,现在通过实时数据监测,一旦发现“净化器未开启”或“排放超标”,系统会瞬间触发预警,信息同时推送至执法人员与商户手机上。
“净化器刚出故障,整改通知就到了,比我们自己发现得还早!”一家连锁餐饮店店长感慨。这种“未诉先办”的智慧监管模式,源于全市重点餐饮企业安装的“电子哨兵”——物联网油烟监测设备。它们如同24小时在岗的环保卫士,实时回传数据至油烟在线监测平台,让隐蔽的污染行为无所遁形。目前,依托油烟在线监测平台,我市实现对中心城区352家规模以上餐饮门店全时段在线管控,实时抓取油烟浓度、净化设备运行状态等5项关键数据。平台具备AI智能诊断功能,能够自动识别“风机和净化器未开启”“油烟排放超标”等异常情况,并通过算法模型预测排放趋势,同步触发“预警信息直推执法终端+整改通知秒级触达商户”的双响应机制。执法人员配备移动执法终端,接收预警信息后可直接赴现场核查,使用便携式检测设备进行复核,形成“监测-预警-处置-反馈”的数字化闭环。
依托“益阳城管”小程序,我市创新推出中心城区餐饮油烟污染治理数字化监管模块,通过餐饮门店信息录入模块,经营主体可自主上传营业执照、负责人信息等基础资料,实现辖区内餐饮单位“一店一档”的精细化、动态化管理。商家通过手机端实时上传清洗前后对比照片、清洗服务合同或收据等凭证,系统自动生成清晰完整的电子化清洗记录,解决了纸质台账易丢失、易涂改、更新慢的问题。目前,该系统已覆盖益阳中心城区1767家餐饮门店,累计录入电子清洗台账908条,初步实现油烟污染治理核心数据“一网归集”,执法人员可实时掌握餐饮门店总量、净化器清洗进度及达标情况。
精准治理:“一店一策”定制方案,刚柔并济彰显温度
油烟污染治理不再“一刀切”,而是精准高效。针对反复超标的“困难户”,市城管部门创新推出“一店一策”深度诊疗机制。
赫山区某餐饮门店近期单日油烟排放均值出现异常,第三方专家上门检测后,发现油烟排放均值较高,超出国家标准。专家团队帮助门店重新设计了通风管道布局,净化效果良好,实现达标排放。另一家餐饮门店因油烟排放管道清洗不及时被系统预警,执法人员没有简单处罚,而是主动协调清洗单位为其清洗,并帮助门店调整了清洗周期。
这些整改办法,不再是冷冰冰的罚单,而是带着技术支持的“诊疗方案”。针对反复超标的门店,执法支队联动指挥中心、第三方专业团队,为复杂案例提供技术支撑。专家团队深入后厨,分析油烟超标原因,制定“一店一策”整治措施。每一次的设备维护都被“阳光记录”,维保人员信息、故障详情、现场修复全程留痕,同步上传云端,确保监测数据真实可信的同时,倒逼第三方服务商加快响应速度,也确保每步操作可溯源。平台还能自动生成区域热力图、门店油烟排放榜,一键导出日报、周报、月报,让治理重点清晰明了,推动油烟监管更精细。
在夜市,治理同样充满人情味。市城管执法局统筹考虑市民便利、交通影响及环境承载能力,在不影响消防安全、道路通行和居民生活的前提下,在中心城区科学划定42处规范化夜市疏导点,为665户流动摊贩提供规范经营场所。同时,通过“三限定”(限定经营区域、限定经营时段、限定准入业态)和“三定值守”(定点、定人、定流程)模式,实现规范管理与服务并重。
执法人员夜间值守至23时,帮安装、教使用、促清洗,真正把服务做到摊贩心坎上,并强制要求产生油烟的摊位安装高效油烟净化设施,对经反复劝导教育仍拒不安装、不正常使用净化设施或超标排放的,坚决严格执法。目前,中心城区夜市疏导点餐饮摊位油烟净化设施安装率达100%,今年前8个月已督促60余家夜市经营户安装更新油烟净化设施,整改设备使用不正常、未及时清洗或修复等问题200处,有力推动油烟达标排放常态化。
全民共治:政府企业协同发力,市民参与共护蓝天
餐饮油烟污染的治理工作,不仅是政府的事,更是千家万户的事。我市通过“线上+线下”双线发动,搭建起全民参与的“共治圈”。
市城管执法局将餐饮油烟污染治理重要区域精准划为“严控区”与“严管区”,聚焦中心城区4个国控站点周边区域,创新构建中队巡查、大队抽查、支队督查、专班严查的四级联动机制,精准高效开展油烟污染治理工作。
“益阳城管”小程序上线举报功能,市民拍照上传油烟问题,即可参与有奖举报。该系统实施快速响应机制,确保24小时内受理、3个工作日内反馈处理结果。公众号定期曝光典型案例、推送防治知识,开设治理微课堂,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技术规范。执法队员走进夜市、社区,发放手册、讲解政策,并组织“环保开放日”活动,邀请市民参观智慧监管平台。
一位在富桥市场经营烧烤摊的大姐说:“现在大家都懂了,油烟不是小事,装净化器是对客人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她的摊位上,净化器擦得锃亮,清洗记录本整齐地挂在墙上。“执法人员经常来检查,也常帮我们联系维修、换滤芯,现在生意好了,环境也好了。”
商户从“被动整改”转向“主动维护”,许多餐饮企业将油烟污染治理纳入员工培训内容,建立内部考核机制。市民从“旁观抱怨”转向“参与监督”,今年以来累计受理市民举报线索3099条,兑现奖励244人次。在源头管控方面,市城管执法局联合市场监管、住建、生态环境等多个部门,严格依照《益阳市餐饮业油烟污染防治若干规定》及相关工作方案要求,严把餐饮服务项目准入关,从源头上减少油烟污染的可能性。监管中,不仅大幅增加餐饮场所巡查频次,确保所有门店安装油烟净化设施,而且推动中大型餐饮单位全面安装在线监测设备,保障设施正常运行和及时清洗维护,有效避免油烟违规排放现象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