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5年,我市法治政府建设硕果累累:成功入选首批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智慧渔政”项目入围全国示范项目;全市4个县市区、2个市直单位及2个街道获评湖南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单位……
我市在立法创新与法治实践方面持续走在全省前列。率先探索“小快灵”立法模式,率先开展协同立法,共同抓好资江流域水生态治理和保护,多项创新举措成为全省标杆。
法治与城市发展深度融合,文明与秩序相得益彰,为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而持久的法治动力。
法治铸就文明城
今年5月,我市荣获“全国文明城市”称号。这份荣誉,映射出我市多年来在法治政府建设领域的不懈探索与显著成效。
2021年,《益阳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颁布实施。作为首部文明行为专项法规,从公共秩序、环境卫生等维度立规矩、树新风,推动文明城市创建迈入法治化轨道。
2021年,我市在全省率先开展协同立法,共同抓好资江流域水生态治理和保护;出台《益阳市大通湖湖泊保护管理办法》等一系列规章,从生态环境到人居安全,将城市发展的每个环节都纳入法治框架。
2023年12月1日,《益阳市中心城区资江两岸风貌管控若干规定》正式实施。作为湖南省首部聚焦河流沿线风貌管控的“小快灵”地方立法,这部仅12条的法规以精准、高效、灵活的特点,精准破解了中心城区资江两岸规划建设中的难题。
法治是城市文明进步的坚实保障。自2015年获得地方立法权以来,我市累计制定地方性法规12部、修正1部,出台政府规章8部,以高质量立法推动城市治理现代化。围绕群众关切的问题,出台了《益阳市餐饮业油烟污染防治若干规定》《益阳市机动车停车管理条例》等特色法规;在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生活垃圾分类、家政服务等领域创新制度设计,形成了一批“小而精、有温度、能落地”的立法成果,切实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创新打造“智慧渔政”监管体系,探索法治政府建设与生态保护协同推进的“益阳方案”。目前,益阳市“智慧渔政”已申请并荣获2个国家发明专利证书,相关建设经验在全省推广,并获评2024年全省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创新案例,成为法治护航生态文明的生动实践。
依法决策强队伍
如何将法治精神深度融入政府治理的每一个环节?我市以创新法律顾问制度为抓手,书写出色答卷。
近年来,我市持续深化法治政府建设,创新构建以司法局负责人为首席,以政府合同管理、规范性文件审查及行政复议应诉专业人员为主体,以外聘律师专家为补充的市委、市政府法律顾问团队,在重大行政决策、重点项目建设、诉讼纠纷调处、社会风险防范及营商环境优化等领域精准发力,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专业化、精细化、高效化的法治供给与法律保障。
2023年,我市行政复议案卷在全省评查中综合排名第一,并获评全省优秀案卷单位。其中,率先建立法律顾问作为独立第三方参与法治督察与全面依法治市考核评估的制度,该项创新举措得到湖南省委依法治省办的充分肯定;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出台《益阳市人民政府法律顾问工作规则》,构建起系统化、规范化的法律顾问管理体系。湖南省委依法治省办督察组高度评价益阳法律顾问工作,认为“管理到位、服务到位、效果到位”。
创新突破优服务
在优化服务方面,我市不断创新行政执法方式,推出一系列创新举措,让法治服务更有温度。
在全省首次出台《益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行政处罚案件执法观察期制度暂行办法》,为企业提供试错纠错空间;持续推行柔性执法,公布柔性执法事项379项,近5年来通过柔性执法,累计减轻、免罚金额约7500万元;推行《益阳市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十条措施》,依法保护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合法权益,维护统一公平诚信的市场竞争环境。
此外,我市建立执行联动协调机制,妥善化解执行难题;精准把握企业司法需求,依托12309检察服务中心,设立涉市场主体控告申诉专门通道,全面推行一站式多元化服务;实施“项目警官”制,落实“一企一警”,健全企业和重点项目“点对点”“一对一”民警联系帮包服务机制;侦查实战、治安防控、执法办案管理、大监督管理四个中心升级优化,民警执法过错率、举报投诉率持续下降;开展千所联千企专项行动,常态化开展民营企业“法治体检”,为企业提供“订单式”“保姆式”服务。这些创新服务,让企业获得感持续提升。
在政务服务方面,我市在全省率先实现证照数据跨地区互调;常态化开展“送政策解难题优服务”行动;创新开展“银城会客厅”“企业家日”系列活动,惠及企业9200余家;75类证明实现免提交,30余类证明实现“一站式”全程网办,“无证明城市”建设愈加完善,惠企服务高效体系不断健全,以创新突破实现服务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