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学生兼职需警惕 莫成为诈骗分子帮凶

中国益阳门户网 www.yiyang.gov.cn 发布时间:2025-07-19 09:19 浏览量:
字体: 小 大

  暑假期间,不少学生希望通过兼职丰富经历、赚取零花钱,但其中潜藏的电诈陷阱也需引起警惕。7月18日,记者从市公安局获悉,近期我市已发现多名未成年学生被诱骗参与电诈相关活动,涉及不同学段,需引起家庭、学校和社会的高度警惕。

  7月初,桃江县15岁的周某某在玩游戏时认识一名网友,对方称只要帮忙拨打电话便可获得不少报酬。高额回报让周某某心动,随即按照对方要求,下载“闪话”聊天App,在该App上与网友“云端”打视频电话,周某某拨通“云端”提供的电话号码后,全程由“云端”与对方通话,通话中“云端”还会冒充快递公司客服、抖音客服等身份。周某某帮对方拨打电话数十个后,手机号码被限制使用,对方却声称过两天就会恢复正常,还要求他继续找手机帮忙拨打。周某某便找到朋友陶某某,借用其手机号继续拨打电话,其间周某某获利16元。

  像周某某这样的并非个例。此前,沅江市学生张某某将自己名下手机卡借给同学郭某某,郭某某在快手上发现可利用“手机口”形式赚钱,便邀集同寝室同学何某某、马某某,在沅江市何某某家中用“手机口”形式拨打诈骗电话。这些学生多因涉世未深,在“轻松赚钱”的诱惑下,不知不觉沦为诈骗分子的帮凶。

  “未成年人参与拨打电诈电话等‘兼职',不仅可能导致个人电话卡被限制使用或注册,更严重的是已涉嫌违法犯罪。”市反诈中心主任曹颖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个人电话卡、银行账号实行实名制管理,滥用这些工具协助诈骗,需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在近期案件侦办中,警察还发现了当前电信诈骗团伙的招募手段呈现新特点,骗子通常利用QQ、微信等社交平台或游戏场景发布兼职信息,或潜伏在各类兼职群中物色目标,以低门槛、高回报为诱饵,专门针对涉世未深的学生群体实施精准诱骗。

  7月17日,来沅江探亲的外地学生夏某,在快手上受人诱惑,利用简易“GOIP”帮助拨打诈骗电话10余个,沅江市反诈中心接到市反诈中心提供的线索后对其作出训诫,并责令其家长对所拨打的电话进行逐一回访,提醒接到电话的人防止诈骗。

  针对暑期学生兼职诈骗高发态势,市反诈中心提醒学生群体,要提高警惕,凡是声称“轻松赚钱”“高额回报”,却要求参与拨打电话、提供个人信息或银行账号的“兼职”,均为诈骗,务必坚决抵制;遇可疑信息时,应第一时间与家长、老师沟通,或向学校、警方核实,如发现被利用或遭遇诈骗,应立即拨打110报警;广大市民接到陌生来电时,如对方自称客服等身份并提出转账、提供验证码等要求,切勿轻信,可通过官方渠道核实信息,避免财产损失;发现疑似诈骗行为,及时向警方举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信息来源:益阳市政府门户网站作者:卢静 汤奕 杨香莲责任编辑:文昭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