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公务员,顾名思义是指依法从事公务活动的人员,是为国家和人民群众提供公共服务的人员。公务员的“公”字属性决定公务员队伍是一个组织严密、纪律严明的特殊群体。做清正廉的公务员是组织的要求、是职业的要求,是人民群众的期盼。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有时候一不留神就会出错。可天下的事情没有一成不变的,所谓“难”与“易”也是可以转化的,关键是在工作和生活中要形成一个好的习惯,让清正廉洁成为个人的自觉行为。人的好习惯一旦养成就会终身受益。那么人的好习惯从哪里来?有哪些培养路径?我认为可以通过以下三个途径:
长期培养,久久为功。好习惯要长期培育、精心培养,日积月累,久久为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决非一日之功就能奏效。要培养清正廉洁的好习惯,首先要有远大的政治理想和崇高的精神追求,做一个高尚的人,做一个纯粹的人,做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做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好习惯的培养要立足于“早”、立足于“细”、立足于“恒”。所谓“早”,就是早动手、早行动、早落实,“坐着谈何于起而行”。在大事面前、在原则面前不徘徊、不观望、不犹豫、不糊涂,切不可一到关键时候、一遇到利益诱惑,就为自己找理由开脱,放纵自己、迷失自己、掉进钱眼,做了利益的俘虏;所谓“细”,就是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从点滴做起、从现在做起。“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工作和生活中不贪小便利、不发意外财、更不利用职务之利搞索拿卡要,不搞毕其功为一役,积小胜为大胜;所谓“恒”,就是持之有恒,做到事事如此、天天如此,不搞下不为例,不搞变通处理,不搞自我原谅。古人云:“贵有恒何必三更起五更眠,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勤奋学习,博览群书。人不是一出生就什么都会,人的知识需要后天的长期学习和积累,同样人的好习惯也需要后天的长期培养和沉淀,而学习是培养好习惯的最好方式。那么要从哪些方面来学呢?我认为一是从书本上学。知识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前人哲人智慧的结晶,是获取知识最快捷的方式和渠道。要多学习中华五千年历史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多学习中外名人特别是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哲学家的思想和学说,用知识充实自己、完善自己、武装自己,让自己也智慧起来、强大起来、精神起来,让学习成为生活的一种习惯、一种追求、一种情怀;二是要向先进人物学。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先进人物高尚的人格、崇高的品德、感人的事迹,能引导人、激励人、鼓舞人,能触及人的灵魂,能感受思想的火花,能找到自己的差距和不足,能产生强烈的共鸣,能找到前行的力量;三是要在社会课堂上学。社会是一个大舞台、大课堂,要多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多看到人性的真善美,多看到人间的闪光点,把自己始终置于社会的大环境中,激发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担当意识,为社会、为群众多做有益的事、多做接地气的事,始终把为人民服务当作自己的座右铭,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组织帮助,不迷航向。人不是天生就很自律,每个人都有惰性,都有弱点和不足。由于主观上、客观上的原因,在特殊的场合、时段和空间,基于个人修炼的不够、思想改造的放松,有时可能犯错、可能走弯路、可能做出违反组织原则和政策规定的事。这时候,只要还冒走向犯罪的深渊,组织及时进行提醒、教育、管理,并依照有关规定和程序进行组织处理,这实际上是帮助出偏的同志提高认识、改正错误、拨正人生的航线,帮助其改掉坏毛病、改掉坏习惯,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关心和关怀。人如果坏毛病改掉了、坏习惯克服了,好习惯就会形成,就会变得有定力、有境界、有情怀、有格局,做清正廉洁的、合格的公务员就不会是一句空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