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清风廉韵 > 清风廉评

以“三常”擦亮“三色” 答好为民“终生课题”

来源:赫山区八字哨镇 作者:蔡漫 发布时间:2022-08-18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二十大”专题研讨班上强调,全党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树牢群众观点,贯彻群众路线,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接受人民批评和监督,始终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中国共产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新时代党员干部要“一颗丹心”怀爱民情、“一双赤足”踏亲民路、“一双妙手”行惠民事,以“小我”融入“大我”,答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终身课题”,在为民奉献中书写不负历史、不负时代的华丽篇章。

常怀爱民之情,坚守“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公仆本色。党对人民的赤子丹心,镌刻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里,绽放在“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动人岁月里,回响在“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铮铮誓言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根本宗旨始终深深根植在血脉里、体现在行动中。新时期的党员干部,更要赓续红色血脉、不负历史重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以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目标,勇毅前行、矢志奋斗。一方面要保持“时时放心不下”的紧迫感,看得见民生疾苦、想得到民生所需,树立忧党、忧国、忧民的意识,时刻保持“如履薄冰”的高度警惕、“舍我其谁”的高度自觉、“使命在肩”的高度清醒,不断鞭笞自我,丝毫不敢懈怠。另一方面要保持“事事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凡事亲力亲为、事无巨细,朝暮履职尽责、日夜勤勉刻苦,耐得住寂寞、忍得住清贫、顶得住压力、受得起打击,用自己的“辛勤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

常踏亲民之路,彰显“群众中来,群众中去”的作风成色。毛泽东主席有言:“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我们到了一个地方,就要同那里的人民结合起来,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从焦裕禄到谷文昌,从黄文秀到廖俊波,一代又一代党员干部向“下”扎根、向“上”生长,以理想信念滋养,以血泪汗水浇灌,在人民群众中扎根、破土、拔节、抽穗,开出的鲜花是一张张群众的笑脸、结出的果实是一件件利民的实事。党员干部要像他们一样,始终同人民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风雨同舟、同甘共苦。要倾注真情当贴心人,坐在农家炕头、脚踩田间地头、深入百姓心头,深入基层听民意,拉近距离察民情,满脚泥泞而自带芬芳。要倾注思想当有心人,拜群众为师,向群众学习,时常问计于民、问策于民、问需于民,确保决策的民主性、科学性、精准性、有效性。要倾注汗水当暖心人,树立“马上就办”的工作作风,练就“一办就好”工作效率,弘扬“不怕吃苦”的工作精神,为群众解难事、办实事、做好事。

常行惠民之事,激励“利民之事,丝发必兴”的担当亮色。“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群众之事无小事,细节之处动人心。“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群众是否吃得饱、穿的暖、有房住、有学上,一直是总书记最关心、最记挂的事。利民之事,于细、于小、于精、于微,要以“润物细无声”的阵阵暖流滋养群众心田,做到“致广大而尽精微”。要“细”在民生关切,真心实意抓细节,一心一意抓小事,实施更多“厕所革命”、“两不愁三保障”、“把更多救命救急的好药纳入医保”等保障群众切身利益的好政策。要“精”在民生服务,以党建引领,构建“网格化治理+扁平化服务”等社会治理新模式,狠练“绣花功”,在服务基层群众上花心思、下功夫,跑出“一件事一次办”政务服务加速度,掀起“我为群众办实事”的服务热潮。要“准”在民生痛点,紧盯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树立问题导向、精准靶向治疗,想方设法解决一批“停车难”“办事繁”“设施差”的问题,通堵点、化难点,提升群众幸福感、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