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清风廉韵 > 清风廉评

“围猎”陷阱,岂可不防?

来源:资阳区卫生健康局 作者:郭淑林 发布时间:2021-04-09

西藏自治区原工商局党委书记、副局长赵世军,错把有毒香饵当应得好处,放纵贪欲滋长,在“围猎”面前败下阵来。2011年至2020年4月,赵世军利用职务之便,帮助匡某某、陈某等人承揽道路建设、劳务分包和勘察设计等项目,收受房产、车辆、现金等折合人民币共计3904万余元。(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2021-04-07)

“围猎”本意为四面合围起来捕捉动物,如今用在党员领导干部身上,是指一些不法分子拉拢腐蚀手握权力的党政领导干部,若把握不好,往往陷阱就会随之而来,令人防不胜防。

在“围猎”面前败下阵来的,赵世军并非第一人。他曾经也为党和人民奋斗过、奉献过,却在各色人等的请客送礼、利益勾兑中迷失了方向,对廉洁底线、纪法红线无视无畏,沉浸于别有用心之人的美好“馈赠”和报恩“恩惠”中,不收敛不知止,一次又一次伸出贪腐之手,最终栽了跟头,毁了自己。咎由自取、令人叹息。

“祸福生于邪心,邪心诱于可欲”。纵观党的十八大以来被查处的一些腐败案件,领导干部屡屡成为利益集团“围猎”的对象,其目标往往是领导干部手中的公权力。现实生活中,一些商人、老板企图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得超常暴利,挖空心思花费大量时间和钱财“攻关”,拉领导干部“下水”。有的投领导所好,在牌局上输送大额赌资、赠送字画古玩、出资办各种名目的会员卡;有的以情暖之,领导干部家里的柴米油盐、亲属生病住院,事无巨细主动妥善料理;有的从逢年过节的一餐饭、一顿酒、一杯茶、一张卡细微处入手,潜移默化软化领导干部的警惕性,使吃点喝点成习惯,拿点用点成自然……种种“围猎”陷阱,看似嘘寒问暖、温情脉脉,实则是“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一旦掉下去,就有可能让人走上邪路,变成贪官、腐官。令人可惜的是,不少领导干部对于“围猎”陷阱,既缺乏应有的政治警觉,也缺少远离诱惑的理智,在“围猎”者的诱惑、包围、侵蚀下,或半推半就,或沆瀣一气,把交易当作了交往,把贿赂当作了馈赠,沦为不齿的腐败分子。

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十九大以来,在形形色色的诱惑和无所不用其极的“围猎”面前,已经有太多的党员领导干部败下阵来,付出惨痛代价。青海省原副省长、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委书记、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党工委书记文国栋、江西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党组成员史文清,以及原正部级领导干部王富玉、刘士余、秦光荣……他们之所以会被一些不法分子拿捏、围猎,除了自身要求不严外,也与“温水煮青蛙的陷阱”“抹蜜的捕虫袋”这样的拉拢诱惑离不开。

殷鉴不远。对以人情、面子为名的“围猎”陷阱,党员领导干部必须时时提防、及时识破,绝不能贪饵吞钩、步步沦陷。一方面要正心。党员领导干部要拧紧“总开关”,牢记初心使命,防微杜渐、谨小慎微,确保不被歪风邪气侵蚀。“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面对物欲横流的侵袭、五光十色的诱惑、千方百计的围猎等,只有补足精神之“钙”、筑牢信仰之基,明辨是非善恶,追求健康情趣,才能防止掉进陷阱不能自拔,做出“一失足成千古恨”的事情。另一方面要正行。“从政有经,而令行为上。”“苍蝇不叮无缝的蛋。”领导干部要慎微慎独、守好规矩,公私分明、亲清有别,时刻警醒自己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决不允许随心所欲、谋取私利。

不能胜寸心,安能胜苍穹。愿每位党员干部始终保持“赶考”的清醒,保持“腐蚀”、“围猎”的警觉,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规行矩步、直道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