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清风廉韵 > 清风廉评

党员干部莫做“双面人”

来源:益阳市政府办 作者:文静 发布时间:2021-01-25

近日,网曝河南济源市委书记张战伟掌掴市政府秘书长一事,持续引发各方高度关注。张战伟掌掴市政府秘书长的行为和作风,在人们心中留下了“一把手成一霸手”、“颐指气使耍官威”、“作风粗暴搞特权”的深刻负面印象。1月21日,河南省委决定免去张战伟同志的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党工委书记、委员,中共济源市委书记、常委、委员职务。

讽刺的是,张战伟在打人后的一次调研活动中,还堂而皇之强调“决不允许目无组织、自以为是、自行其是、阳奉阴违或当政治上的‘双面人’‘伪忠诚’”,且在当地党报头版“竖头条”醒目位置发表署名文章《全面依法治国重在管权治吏》,大谈如何保持“权力理性谦抑”,提出一系列“金句”,比如 “权力任性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如果权力信马由缰而不受约束,就会出现践踏权利或市场失灵的现象”“人治的突出特征是‘无法无天’,表现为权力人格化,权力过分集中而不受制约,个人意志凌驾于社会和法律之上”“法治缺位、人治盛行,崇拜权力、顺从权威,显规则缺位、潜规则盛行,是封建专制糟粕所在”。

张战伟冠冕堂皇的强调和发表的署名文章,政治站位很高、道理讲得到位,但是与其自身的行为和作风相比却南辕北辙。虽然具体调查结果有待权威部门公布,但张战伟 “双面人”的做派却极大地损害了党委政府的公信力,让人深恶痛绝。

荀子把“口言善,身行恶”的“双面人”称为“国妖”。群众形象地指出这些“双面人”党员干部“台上一套,台下一套;人前是人,人后是鬼;言行不一,口是心非”,他们往往外在装出一副老好人、清风气正的姿态,背后却隐藏着一颗扭曲、利欲熏心的心。

“双面人”之所以形成,与我国封建官场文化的影响密不可分。新中国成立来,虽然党和国家极力清除封建官场文化糟粕的遗毒,但封建的官僚衙门和官老爷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制度规范等,诸如高高在上、脱离群众、结党营私、党同伐异、以权索利、弄权渎职、争功诿过、贪图享乐等,还不同程度地影响和浸透到现实政治生态中。一些党员干部对此问题的严重性认识不足,甚至把它当成是一种所谓的“政治智慧”来看待,将言行不一看成应付检查、应付舆论的万金油。

“双面人”的形成,关键还在于权力缺乏有效制约与监督。权力如果过分集中,而同级的权力又制衡不足,易使一些一把手在自己管辖范围内变为“土皇帝”;权力由上级授予,让有些党员干部只“唯上趋上”,挖空心思不择手段地讨好逢迎;权力如果运行不够透明,让有些党员干部在台前幕后展现不同面目,让群众雾里看花、难辨真假。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尖锐指出党内存在的不严不实问题,特别是直指言行不一、表里不一、心口不一的“双面人”现象。“双面人”的行为和作风,违背的是党员干部忠诚干净的初心,危害的是国家政治安全、社会稳定、群众利益。对于这样的行为,我们绝不能失之于宽、失之于软,必须依法依规严肃追责,绝不姑息;对涉嫌违法犯罪的,坚决追究其法律责任,绝不能搞特殊化。尤其是在八项规定不断深入、反腐倡廉强力推进、党风政风为之提振的当下,党员干部更须警钟长鸣,坚决反对“表里不一、言行不一”,杜绝做“台上台下两个形象,人前人后两种表现”的“双面人”。那些政治投机者、行动两面派、道德伪君子的“双面人”,最终会被钉上历史的耻辱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