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清风廉韵 > 清风廉评

“小绰号”后有“大意味”

来源:大通湖区纪委区监察工委 作者:叶 青 发布时间:2020-11-23

“沙发书记”“园区书记”“包工头书记”……这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县群众给15名第一书记起的外号。这背后,是对他们扎根田野,带领各族干部群众脱贫攻坚的认可与感激。(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领导干部的“绰号”,往往是种“别致的民意”。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老百姓会把你记在心上、挂在嘴边,他们对你的称呼是亲切的。漠视群众的诉求,侵害群众的利益,老百姓提及往往咬牙切齿,自然只能给你打上一个不好听的撕也撕不掉“名牌”。“绰号”反映民声,多听听不同的声音,才能真正掌握一个领导干部的生活价值观、政绩观。

从古至今,老百姓为官员取绰号屡见不鲜。比如东汉时期,清廉为官,只取老百姓一文钱的“一钱太守”刘宠,到明代不受嘱,不受馈“二不尚书”范景文,这些清官廉吏往往获得的是交相称赞,赢得的是老百姓的口碑。而如今有些领导干部的“绰号”却不是那么的“郎朗上口”,诸如“五毒书记”张二江,“徐三多”徐孟加到近期被曝光的广西“三狂厅长”陈秋华,“石叔”“壶哥”之流,获得的却是老百姓对其不加遮掩的的讽刺和痛恨。

“绰号”如同一面“镜子”。这些绰号虽然五花八门带有一定戏谑的味道,但不乏一些真实性的体现。官员们的生活是勤勤恳恳的,还是下班之后经常违规出入高档场所,是清廉律己,还是存在着许多高档的“雅好”。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群众又是无处不在的。作为领导干部们,要经常三省吾身,要对自身在老百姓心中的形象警惕起来,要以一名合格的党员干部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学习党章党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补足精神之钙 筑牢思想之魂,通过“廉洁修身以正德”,同时严把家庭关,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弘扬优良好家风,以点带面的影响其他人。

“绰号”往往暗示着腐败的“信号”。老百姓心中都有杆秤,绰号虽简单,但其中隐含的腐败信息却不容忽视,作为纪检监察部门应该更加主动的有所作为,通过抽丝剥茧,绰号的来源、背景,来查找老百姓身边腐败线索,充分运用好监督执纪的四种形态,抓早抓小,对待发现的腐败问题苗头及早提醒教育,避免其陷入囹圄的深渊。同时我们要把群众的口碑作为干部政绩考察的重要因素,健全完善用人机制,让更多的好干部获得更大的发展机会。

“绰号”见“民心”。不管是什么样的“绰号”都反映其在老百姓的心中分量形象几许,我们要兼听则明,多俯下身倾听“绰号”背后的声音,以廉养德,以德修身,真正的为民谋福,为国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