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清风廉韵 > 家风故事

【益阳家风故事】(47)书香满门庭 父子七进士——宋侍御史黄照的家风故事

来源:益阳市纪委监委 作者:易纪轩 发布时间:2019-05-08

黄照(1013-1066),字晦甫,宋代益阳县人。北宋庆历六年(1046)中进士,先任归州司理参军,后调任华容县令。在华容赈灾民,修水利,改旧俗。后任著作佐郎和江华知县,复以秘书丞通判桂州,再迁太常博士。治平元年(1064),任尚书员外郎,后改任福建通判。治平三年(1066)召为侍御史,赴汴京城就任时病逝于衢州。

髫儿身负青云志  治家立学为根本

在宋代以前,长江以南的南方诸地,皆被中原地区视为蛮夷之地。自宋以后这种情况才得以改变,湖南地区湖湘学派开始形成,书院如雨后春笋般冒出,当时全国四大书院就有两所在湖南,是为岳麓书院和石鼓书院,湖湘大地崇学之风由此兴盛。

黄照家族在益阳当地就是一个书香世家,自从湖湘学派开始兴起,黄氏家族便立志读书,以书香传家。当时南方学子去往汴京城赶考会受到北方中原地区学子的嘲讽与讥笑,“南方蛮夷”就是北方学子经常用来羞辱南方学子的称谓。南方诸学子自是憋着一口气,但因为兴学之风较晚,科举考试的确不如北方学子。黄照父亲祖父都曾去往汴京城赶考,也都曾受过北方学子的讥笑嘲讽,回乡后便立下家规:黄氏立家当以兴学为本。

黄照自幼聪慧,读书过目既能背诵,其学习事宜均由祖父教导,祖父满腹经纶再加上黄照聪慧过人,学习起来自是事半功倍。在闲暇之余,祖父也会跟黄照讲起那些汴京城的繁华景象,这使得黄照非常向往,当说到南北两方学子相争时,黄照听了十分愤慨,为南方学子打抱不平,并说到:“爷爷,孙儿自当奋发努力,为爷爷和诸多南方学子出一口恶气。”祖父听了之后十分高兴,但高兴之余也不忘教诲黄照:“小孙儿志向可嘉,可切忌不要做那好高骛远之辈,这等人最是无用,做学问仍是离不开踏实二字。”黄照回到:“孙儿记住了,祖父立下兴学为本的家规,就是要让我们这些后辈子孙踏踏实实做学问,孙儿不会辜负祖父的厚望,等孙儿长大了定要去那汴京城走一遭,好叫那些北方学子见识见识我们南方学子的厉害。”祖父一听更加高兴。从此,黄照更加发奋努力,经过层层考试,获得前往汴京城参加考试的资格。在正式考试开始前,南北两方学子齐聚汴京城,双方经常展开面红耳赤的辩论,而黄照在这里面大放异彩,常常辩得对方哑口无言。此次考试黄照一举中第,获二甲进士出身。

体恤民生废丁米   直言不讳显忠良

黄氏家规里有一条:出仕者,当亲百姓而佐君圣。意思是凡有做官的,要亲爱百姓,不能坑害百姓榨取民脂;要尽心尽力辅佐君王,不能谄媚君王毁坏朝纲。黄照自中进士被授予官职后,一直以百姓为重,以直言不讳,直达圣听为要。

嘉祐六年(1061),黄照奉令出使广南,体察民情。出使之前,有同僚对他说;“此行前去,晦甫兄有可见,有可不见,返回后有可说,有可不说。”黄照一时不明,便问他何意,那人却笑而不语。

广南地处西南边陲,远离大宋王朝政治文化中心,当地郡守每年上呈给皇帝的奏折上都是写治内百姓安居乐业,盗抢之徒不可见,可夜不闭户也,皇帝也一直以为广南地区国泰民安。因为黄照是京官,此次可以说是代天子巡狩宇内,当黄照抵达广南时,郡守出城迎接,接下来几日又陪同黄照巡视城内各处,确实是一派百姓安居乐业的景象。可黄照却感觉有不妥之处,一日黄照着便装,只带贴身侍卫一人,悄悄出城去往周边地区暗访民情。

等到黄照出城,看到的却是与城内截然相反的景象,乡民们一个个形容枯槁,面黄肌瘦,所住草屋也破败不堪。黄照还注意到,乡民里面没有一个孩童,一问之下,黄照便如五雷灌顶,震惊不已。原来这一切皆是因为“丁米”这一赋役所带来的后果,“丁米”一策是大宋朝在全国范围内推行的一项按照人口数量来征收米粮的赋役,本也无有不妥,可是在广南地区,因郡守私自加重赋役,致使农民渐渐不堪重负,连刚出生的婴儿也要按照成年人的标准来征收丁米,这就使得百姓更加苦不堪言。有刚出生的孩儿便被父母溺死,不忍亲手溺死自己孩儿的父母便将孩儿弃置深山,让那野兽果腹。这一切都让黄照难以置信,可眼前的景象又让他不得不相信,黄照在详细问明事宜后,就急忙返回城内,他不动身色,当晚就跟郡守辞别,说此次出使,诸事皆已明了,定会向圣上如实禀告,郡守不知言外之意,还只当黄照所言是跟随他在城内的一路所见所闻,还为黄照备了一份厚礼,自然是被黄照婉拒了。

在回汴京城的路上,黄照奋笔疾书,将在广南城外的所见所闻一件件写来,当写到将刚出生的婴儿被亲生父母溺死时,黄照也不禁潸然泪下,这时,黄照突然想起出使前那位同僚对自己说的那番话,言下之意不就是让自己对这些事情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在皇帝面前有些话能说,有些不能说吗?揭发此事势必会得罪一些人,可那些水火之中的百姓又置之何处?我做官有是为了什么呢?想到这里,黄照毅然下定了决心。回到汴京城后,黄照带着赴死之志向皇帝呈上了那份奏折,皇帝看后龙颜大怒,下令严查此事,免去广南地区五年赋役,以养民生,朝堂上有人震惊,也有人默然。而黄照却因此受到皇帝器重,后来被命为侍御史,专门负责监察百官。

六儿皆进士  家风代代传

黄照一生为官多地,一大家人也随他辗转奔波。黄照共有六个儿子,分别取名黄友端、黄友闻、黄友颜、黄友益、黄友谅、黄友直。大儿子取名端,黄照是希望他为人端正,而另外几个儿子的名字也都各有寓意在里面。

黄照虽忙于公务,但对几个儿子的学问也丝毫没有落下,自己没有时间,他每到一地就会聘请当地最有学问的名师来教授几个儿子,每天回家后第一件事就是把几个儿子叫上前来考他们的学问。当时的黄府里就有这样一副十分有趣的景象,几个年龄稍大一点的兄长在那里受着父亲的训诫,旁边刚学会走路的小儿子在那里呀呀乱叫,那边襁褓里还睡着一个,这边肚子里还怀着一个,整个黄府,其乐融融,而这一切都是因为黄照治家有方。无论是对子女的教育,又或是对家丁下人的管理,黄照都有着自己的家规。他要求下人们不可仗势欺人,蛮横无理,而对子女的要求则是一直秉承着立学为本的家规。

当大儿黄友端跨出黄府大门前往汴京城赶考的那一刻,黄照百感交集,自己当初也是这样跨出大门,前往汴京城,无论最初南北两方学子的意气之争,还是到现在的立家之本,兴学一直都是黄氏家族的根本。在大儿出去赶考这段时间,黄照总是心绪不宁,直到差役将捷报传至府上,黄照心里的石头才最终落地,大儿友端高中进士!黄照当即命人张灯结彩,整座黄府喜气洋洋,晚宴期间黄照对其他几个儿子说到:“大兄是你等榜样,望你们后来居上,莫要堕了我黄家名声。”

就这样,送完大儿友端又送二子友闻,送完二子友闻又送三子友颜,黄照看着儿子们一个接一个跨出黄府大门,又一个接一个地收到儿子们传来的喜报,黄照也从壮年到了暮年。在收到四儿友益的捷报后不久,黄照接到朝廷任命,要他去开封担任侍御史一职。此时的黄照身体状况也不乐观,临行前,对尚在家中的五儿友谅、六儿友直说到:“诸位兄长在前,你们可知该如何?”友谅、友直答道:“儿自当如诸位兄长那般光耀门楣。”

此后不久,黄照病逝于赴任途中。友谅、友直也没有辜负父亲的厚望,接连高中进士。至此,六儿皆进士,父子七进士,震撼湖湘大地!父虽不在,而家风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