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清风廉韵 > 家风故事

【益阳家风故事】(39)不求肩上几颗星 但为祖国开伟业——“飞将军”唐铎的家风故事

来源:赫山区纪委监委 作者: 发布时间:2018-11-19

唐 铎

唐铎,原名唐灵运,字金城,1904年生于益阳县岳家桥镇石牛坝村。早年参加留法勤工俭学运动,1925年奉派到苏联学习,此后在苏联空军工作战斗28个春秋。1955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少将军衔。曾任中共军事工程学院(哈军工)党委委员,空军工程系党委书记、系主任,辽宁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党委副书记,辽宁省政协副主席。

他虽不曾在国内参与反法西斯战争,但却是唯一一位在苏联、波兰和德国境内参加空战,与纳粹德国空军搏击长空的黄皮肤中国人,在欧洲战场立下汗马功劳。为此,苏联政府先后授予唐铎卫国战争勋章、红旗勋章、列宁勋章、攻占柯尼斯堡奖章、苏联红军建军30周年奖章。

家风烙印  从小树志

唐铎的父亲唐炳星在清政府曾有过功名,因痛恨清廷官场的腐败而放弃仕途回乡务农。在务农之外,他还开办蒙馆,教授当地孩童一些启蒙知识,唐铎四岁时就在蒙馆中跟随父亲识字念书。唐炳星本身见过大世面,正直敢言,而且思想极其开放,对于时政也有所了解,经常对唐铎讲一些国内国外的新鲜事物,并告诫唐铎要敢于接触新鲜事物,以后有机会一定要去国外看一看,这对幼年唐铎的成长影响很大。

唐铎的母亲刘氏勤劳朴实,负责家庭的里里外外,除了田间的繁重劳动,她还要上山打柴,每次都是背着一大捆柴火下山,只见柴火不见其人,同村的一些男人们都自愧不如。父亲的正直果敢,母亲的勤劳朴实,良好的家风对唐铎产生了深厚的影响。

1917年,唐铎在湖南第一师范附小毕业,因家中经费困难,不得不放弃学业返回老家。在田间地头,他经常杵着锄头仰望天空,这个胸中饱含远大志向的少年,一时之间充满无限忧愁。父亲唐炳星最明白他的心思,对他说:“金城,现在家境困难,可你志不能堕,仍要潜心学问,待到机会来临,把握住便可一飞冲天!”

唐铎(白衣)与留法同学合影

父亲说的机会,真的很快就来临了。1918年夏秋,年仅14岁的唐铎收到新民学会会员陈绍林老师的信,要他去参加蔡和森等人组织的留法勤工俭学预备班学习。唐铎喜极而泣,拜别父母后,踏上前往法国勤工俭学的道路。

1921年10月3日,唐铎因在法参与革命运动,被法国当局以“激进的布尔什维克份子”为由遣送回国。唐铎认为发展航空事业是中华民族复兴图强的重要途径,并树立了“航空救国、捍卫共和”的理想。1924年9月,唐铎成为我国第一所军事飞行学校第一期10名学员之一。1925年夏,国民政府要选派学员去苏联空军学校学习,他毅然报名参加。

去往苏联前夕,唐铎给父母写信:“此次远赴异国,不知何日能回,儿不能侍奉膝前,实属大不孝,但自古忠孝不能两全,为国之大家,唯有舍我之小家。”令唐铎没想到的是,这一去竟是28年,父母过世也未能回国守孝。

不愁晋升  只求归国

1926年,在苏联空军第二飞行学校学习的唐铎加入中国共产党旅欧支部,正式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一员。1928年底,唐铎顺利从空军学校毕业,被授予苏军空军中尉军衔,此后又在多所更为高级的飞行学校继续学习,积累下深厚的空军知识基础,更练就了一身高超的战斗机驾驶技术。1944年6月,唐铎被任命为白俄罗斯第三方面军第一空军集团军74团实习副团长,奔赴前线参加对德的作战任务。唐铎后来在回忆这段岁月时,感慨万分地说:“在那些日子里,飞机几乎都是带血作战的。每次起飞关上机舱盖时,谁也不知道还能不能飞回来。可是一飞上蓝天,我就只有一个心愿,揪住‘ 卐’字号飞机,拼命也要干掉它。因为我们心里都十分明白:为正义事业血洒长空,这是值得的!”

正是在这样的枪林弹雨中,唐铎驾驶着飞机与当时精锐的德军飞行员鏖战蓝天,击落敌机十多驾,击毁塔克十余辆,为苏联卫国战争的胜利做出了自己的贡献。由此,唐铎也获得了当时苏联的国家最高荣誉——列宁奖章。

唐铎所获奖章

战争结束后,唐铎被苏联政府分配到一所空军学校担任教官,军衔为中校,一直到回国前,这位战功卓著的空军英雄也没有得到晋升,而与他同时期的苏联飞行员最低都是大校甚至少将中将。但唐铎却能坦然面对,他说:“我到苏联来就不是为了做官的,何必为了肩膀上几颗芝麻绿豆的事情来烦恼?”此时的唐铎心中只想着如何尽快返回祖国。

早在1938年,唐铎就向驻共产国际的中共领袖任弼时提出过回国的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唐铎多次写信给苏共中央和苏联政府,请求回国。1949年至1952年,苏联国防部曾3次召唐铎谈回国问题,每次都答应他的要求,但过后都会令他先回原单位工作,等候通知。唐铎也多次写信给中共中央和中国政府,请求调他回国。1953年3月,周恩来总理率中国党政代表团来莫斯科参加斯大林的葬礼,唐铎再次向苏共中央和苏联政府提出回国要求,终于获得批准。

唐铎一家

1953年4月底,唐铎终于踏上了回国的列车,与之同行的还有他的妻子乌克兰姑娘唐娃柳,大儿子唐维佳,小儿子唐瓦加。当火车进入中国境内到达满洲里时,唐铎心情十分激动,时隔28年,他终于回到自己的祖国,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祖国的炊烟,我也感到香甜。”

坚守信念  言传身教

唐铎回国后,选择了去哈军工担任空军系主任一职,承担起为祖国培养空军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重担。在唐铎的努力下,哈军工很快创建起飞机工程、航空兵器、飞机特种设备等6个专业。1955年全军授衔时,尽管唐铎没有在国内立下显赫功绩,但周恩来总理仍毫不犹豫地签署命令,授予唐铎空军少将军衔。此后在唐铎等人的努力下,空军系1959年扩建为含括15个专业的哈军工第一大系,除了培养哈军工的学员外,还担负起为全军轮训空军团、师、军的机务主任等技术骨干,为中国空军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

忙于工作的同时,唐铎也重视对两个儿子的教育。军人出身的唐铎,全身上下都透着自律自严的优良品格。他带着儿子跑步、拉单杠、滑冰,经常在冬天打着赤膊跑步,跑完后还要用雪来擦拭身体,最后还用冷水淋浴。父亲这样顽强如钢的样子,在两兄弟心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而唐铎这种以身作则,百折不饶的革命精神也成了两个孩子谨遵的家风。

文革期间,唐铎一家受到了不公正待遇,在狱中唐铎始终坚定理想信念,从不埋怨组织。妻子唐娃柳和两个儿子的日子也不好过,小儿子唐瓦加下乡插队,大儿子唐维佳陪在母亲身边。唐维佳走在街上,经常会遇到有人指指点点,甚至有人高呼:“打倒苏修!”“打倒特务的狗崽子!”面对这些,唐维佳始终牢记父亲的教诲:只要自己一身正气,没有做过的事情就是没有做过,不要去管别人怎么看,把自己管好就行了。在饱受外界嘲讽和生活拮据的双重压力下,唐维佳和母亲终于支撑到了父亲出狱那天。

1978年,唐铎被彻底平反,恢复名誉,出任辽宁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那段时间里每天都有人去找他谈冤情、交材料,他都仔细听取并记录在案,还叮嘱唐娃柳说:我中午休息的时候,如果有人来找我,一定要叫醒我。唐铎为了自己哈军工的老战友和老部下四处奔走,平反冤情,他不允许在自己知道的范围内还有一处没有被平反的案子。

1983年,唐铎应邀到长沙参加哈军工——国防科技大学成立30周年校庆。活动结束后,唐铎回到益阳老家,有乡亲说:“你母亲还在世的时候,只要看见天上有飞机飞过,都说那是我屋里伢子开滴咧。”唐铎一听,不禁老泪纵横。

回沈阳后不久,在一次揭露“四人帮”恶行的发言中,由于控制不住情绪,唐铎突发脑溢血倒在会场,抢救十余日后,最终与世长辞。在唐铎的葬礼现场悬挂着一副挽联,是对他一生的写照:碧空万里颂忠魂,青史永垂飞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