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清风廉韵 > 家风故事

【益阳家风故事】(32)在“厂窖惨案”中英勇牺牲的校长——南县一中创办人段乃文的家风故事

来源:南县文联 作者:肖 跃 发布时间:2018-08-14

段乃文(1901-1943),字心丹,南县南洲镇人。湖西初级中学(南县一中前身)创办人,1943年,在“厂窖惨案”中为保护学生英勇牺牲,时年42岁。1945年,国民政府内政部为其颁发褒扬令。

求学报国

段乃文生活在二十世纪上半叶那个战火纷飞、动荡不安的年代,从小目睹了生灵涂炭、民不聊生的世态。其父段汝霖是晚清秀才,母亲程春香知书达理、善良贤淑。孩提时代,父亲母亲便手把手、口传口的教段乃文《三字经》《弟子规》和段氏家训。段氏家训讲究“忠、孝、节、廉、耕、读、勤、俭”八德。五、六岁时,段乃文便能背诵段氏家训。

段乃文时常对父亲说:人生各有志,我的志向是求学报国。7岁至12岁,段乃文在家乡就读私塾,他聪颖好学,心地善良,学习成绩一直出类拔萃,多次受到私塾先生的夸奖。13岁到长沙求学,考入明德中学,毕业后留学日本。学成归国,段乃文看到了国家工业落后的现状,立志工业报国,于1925年考入国立上海交通大学,因学习刻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1929年,校长孙科(孙中山之子)亲自为段乃文颁发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证书,并与其面谈,留他在国立交通大学任助教。从求学到教书育人,段乃文完成了自己的儿时梦想,他思忖着,要让更多学生完成学业,报效国家。他晚上备课,白天授课,带领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向学生宣扬爱国思潮。1931年,段乃文调任复旦大学,任机电系讲师,在大学任教的七年时间里,为学生灌输了“求实学,务实业,报家国”的理念,让一批批学生走向了实业救国的道路。

办学救国

1937年,上海沦陷,段乃文回到家乡南县避难。不久,在南县、华容、安乡、石首等地在外求学的青年也因战乱陆续返乡,一时滞留在家。同窗好友相聚,谈当前国难,讲教育兴衰之事,特别谈到了一件事。洞庭湖腹地一百多名学子乘船外出求学,船行至洞庭湖中遭遇风暴,船只被打翻,一百多名学生葬身鱼腹,可怜这批学生壮志未酬身先死,若大一个湖乡,南县、华容、安乡、汉寿、石首等县连一所普通中学也没有,小学毕业生都要负笈他乡求学。听到这里,段乃文当即表示,我要在南县办一所初级中学。

1937年底,段乃文开始了他艰难的办学之路,他邀请南县、华容、安乡、汉寿等县热心教育的同仁和社会贤达共商办学之事。大革命时期的共产党员、后出走南洋群岛教书的曾习孔,因革命被捕刚刚出狱的共产党员廖一贯,上海美专毕业的孟良萼、何康理(教育家,何长工之侄),以及上海、武汉、广州等地大学毕业生谭天民、何康惠(何长工之侄)、段心旷、王瑞吾、朱斌等人来到南县,还有平津以及沿海各省市不愿做亡国奴的爱国人士,也辗转来到南县。这些知识分子和仁人志士与段乃文一接触,就很快达成共识,形成了办学救国的思想,这给湖西中学的创建,准备了激进的思想条件和优良的师资力量。

段乃文几经奔走呼吁,终于借到了南县县城南郊刘家垅一栋废旧兵营作校舍,段乃文不惜变卖自家100多亩田产,捐出获资用作修葺校舍、添置教具的经费。1937年12月,在湖西临时中学(1940年更名为湖西初级中学)第一次校董会上,大家公推段乃文为校长。一所以“抗日救国,培育英才”为办学宗旨的“湖西临时中学”正式成立,这标志着湘鄂边地区第一所抗日救亡学校成立。1938年4月4日,湖西临时中学正式开学,共招收4个初中班、1个高中班,共计学生200多人。开学伊始,段乃文将爱国主义精神重点向学生灌输,并亲笔书写“公诚勤勇”四个遒劲有力的正楷大字作为校训。这一校训是段乃文从自家的族训和家训中提炼出来的,如 “读书旨在明礼,学艺贵在求精,关心国家大事,勇于维护真理,秉公主持正义,敢论他人是非,为官要清正廉明,为民要奉公守法”、“书海有路,勤奋是径。知识渊博,报国有心”等。

建校当年,段乃文支持学生成立了“湖西学生自治会”,经常向学生们讲时局,并组建了“抗日话剧团”、“洞庭湖歌咏队”,他带领学生深入街头,农村演出,同时还举办了“抗敌漫画展览”等活动,由于段乃文经常带领师生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师生的思想觉悟不断提高。

为学殉国

1943年3月,鄂西会战爆发,日军于1943年5月5日至6月10日发起“江南歼灭战”。湘鄂边地区一场历史空前的灾难发生了。

5月5日,华容、安乡临近南县一带地区火光冲天,枪声阵阵,炮声隆隆。国民党73军77师的官兵与成群结队的难民涌向南县境内。段乃文校长发现形势万分危急,只得宣布暂时停学,由学校发给学生路费,大部分学生返家避难,最后剩下无家可归或有家不能归的学生60多人,段乃文与部分教师商议,决定带领师生继续南迁到沅江。5月8日凌晨,段乃文带领师生和教职员工家属乘船沿藕池河中支南下,沿途两架日军飞机不断扔下炸弹,并用机枪扫射,许多难民倒在血泊之中,段乃文一边指挥师生避开敌机的轰炸,一边帮助难民疏散。当晚湖西中学100多师生和家属到达厂窖汀浃洲。第二天,日军在这里制造了中国第二大惨案——“厂窖惨案”。

5月9日上午8点多钟,一队日军“围剿”汀浃洲,直逼段乃文师生所在地。段乃文在日本留过学,会说日文,他决定带着学生严钦志、熊士元与日军正面接触,以期说服日本兵不要滥杀无辜。师生三人刚到禾场,耳畔就传来了声声惨叫,日军正在刺杀几十个手无寸铁的难民。段乃文走上前,用日语跟日军小头目交涉,指着身边的学生说“我是教员,他们都是我的学生,你们不要滥杀无辜”。此时,日军已杀红了眼,哪里会住手。段乃文看到日军的残忍行径,用日语破口大骂:“强盗、野兽。”日军见状,端着刺刀向段乃文猛刺,段乃文受伤后被绑在一棵树上,日军用刀在他身上划、割、刺、挑,持续半个多小时,直到段乃文死去。

段乃文的死印证了他小时候烂熟于胸的家训“忠于国者,不惜献身。忠于家者,慈爱慕亲。忠于人者,乐善诚信。忠于事者,重义轻金……”。

1945年9月,国民政府内政部为段乃文发布褒扬令:“查湖南省南县段乃文,值县境被日寇沦陷,躬率学生出险,不幸途中遇敌被掳,骂贼不屈,竟遭杀害,大节嚼然,殊堪矜式,应予褒扬,以彰忠烈,此令”。

解放后,南县人民为了怀念这位为教育事业作出杰出贡献的奠基人,将南县一中校门前的马路命名为“乃文路”,在南县一中设立“乃文班”,湖西初级中学时期的数名学生自发为老校长捐资铸铜像一尊,立于南县一中校园内,作永久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