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清风廉韵 > 家风故事

【益阳家风故事】(05)革命先驱江诗咏的两封绝命家书

来源:市纪委 作者:刘建纯、杨光辉、青墨 发布时间:2017-07-05

沅江市综合档案馆,珍藏着一份由毛泽东签名、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1953年11月颁发的《革命牺牲军人家属光荣纪念证》(字第082 1号)。这份珍贵的证书中这样写道:“查江诗韵同志在革命斗争中光荣牺牲,丰功伟绩永垂不朽。”江诗韵,即1930年遇害的益阳党组织负责人之一江诗咏。同时,该馆还珍藏着江诗咏这位革命先驱的两封绝命家书。

图一  沅江市综合档案馆藏《革命牺牲军人家属光荣纪念证》(字第082 1号)

一、革命先驱江诗咏生平

江诗咏(1905~1930),名曙生,又名江源、诗韵,湖南省益阳县桃江镇范金村(今益阳市桃江县浮邱山江家桥)人。两岁时由母亲背着外出乞讨,七岁帮人家看牛。1914年春由族人资助进西峰寺学校读书。不到三年,他学完了小学的全部课程,还熟读了许多唐宋诗词,一位老师因此给他取名“诗咏”。

1918年秋,江诗咏考入挪威人开办的教会学校——益阳信义高等小学,后升入信义中学。1924年,参加了由于校方侮辱中国学生而引发的罢课斗争。他联合同学创办《先声》快报,写了《剥开洋人传教的外衣》、《论权势》等揭露帝国主义侵略的文章。他率领同学上街宣传,散发传单,查禁日货。1925年,又组织同学上街游行,声援“五卅”爱国运动。

江诗咏1926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春经中共早期革命者夏曦推荐,到湖南省农民协会工作,负责刻印、校对文件。“马日事变”当晚,国民党军包围省农协,江诗咏正在楼上处理公务,得一炊事员告警,匆忙收拾文稿后,携带一部油印机,掀开屋顶,避开敌人的追捕,回到家乡,辗转于邵阳、武冈、益阳之间,继续从事革命宣传工作。

1930年4月,江诗咏从乡下转移到益阳县城,在北门外以做工为掩护开展革命活动。一天深夜,在甘溪港修堤工棚开会返家时,被叛徒曾超发现,密告益阳县团防局。5月2日,江诗咏化装成修鞋匠进入益阳县团防局侦察敌情,不幸被捕。江诗咏被捕后,没有说出自己的真实姓名,自称胡茄功(时任中共湖南省委特派员胡泽炳的化名),但敌人不久还是查明了他的真实身份。敌人用严刑逼他写忏悔书,江诗咏却利用敌人送来的纸笔,暗暗给父母和哥哥写下了两封遗书,另写下“怕老子,捉老子,杀了老子,还有老子”十四个字。江诗咏受尽鞭打、踩绷、火炙等酷刑,始终宁死不屈。6月7日,江诗咏在益阳五福宫旁被杀害,时年二十五岁。

二、江诗咏的两封绝命家书

沅江市综合档案馆珍藏着江诗咏的两封绝命家书:《致父母》、《致大哥二哥》。

2-2

图二  江诗咏家书《致父母》(一)

1-4

图三  江诗咏家书《致父母》(二)

1-1

图四  江诗咏家书《致大哥二哥》(一)

1-2

图五  江诗咏家书《致大哥二哥》(二)

1-3

图六  江诗咏家书《致大哥二哥》(三)

2-1

图七  江诗咏家书《致大哥二哥》(四)

三、绝命家书中的文化精髓

打开尘封的英雄家书,我们能读到民族的硝烟和苦难,读到英雄对家人的思念和牵挂,读到英雄慷慨殉国的悲壮和毅然。字里行间显现了一个革命者对胜利的坚定信念,流露出一个革命者对家人的浓浓深情,尤其是对德、孝、恭、亲、和等文化精髓的深刻阐述,情真意切,深深地影响和启迪着后人。

崇孝,在家书中升华

江诗咏在给大哥二哥的信中写到:“在家总要时刻顺亲之意、顺亲之行,使父母终归乐土。”他投身革命事业,辗转奔波,无法尽孝于父母跟前,在选择为理想献身之时最放心不下的就是父母。

江诗咏告慰两位兄长,一定要顺亲意、顺亲行,要让父母安度晚年,自己为革命牺牲了,好在两位哥哥还能守在父母的跟前。两个“顺”字,让我们感觉到江诗咏的浓浓亲情。绝笔之书,虽千言不能尽,虽万语难述情怀,但家之爱、孝当先,国之爱、大爱无私的道理表达得淋漓尽致。今之家风,无孝不足与成其事、不足与立其身;今之世风,爱党爱国,大爱无间,才能立于世界之林。

重德,在家训中凝结

江诗咏在《给大哥二哥》的信中说:“你们对于钱财要放松些,切不可因钱或些小事情造嘴面,你(们)自己更添忧愁,父母更加不乐。”他要求兄弟们不要太爱钱,更不可因为钱财上的事情拌嘴吵架,这样不仅会使自己担心忧愁,还会使父母为了此类事不愉快。

“家庭困难”,教育子女们要以“勤俭为主”,江诗咏留给家人这样的话语,在以后的日子里,给后辈们留下闪光的足迹。我们深入了解江诗咏的后人时,无不感觉这个家庭勤俭持家的传统习惯。他们家人在一起相爱相守,相互扶持,忠厚传家的家训一直延展,一代又一代。也因为这种家风的传承,江诗咏家族一直保留着这份优良品质,勤于工作,宽厚待人,乐于接济。江诗咏之侄江鼎新,一直以江诗咏之言对后辈谆谆教导,家族中人在各自岗位上均获多项荣誉称号,并广为众人称道,实为好家风之典范。

明理,在家教中拓展

江诗咏在《给大哥二哥》的信中说:“对儿女总要教训他们,使他们成功。” “对于幼妹满秀,手中稍微活动时,也要送读书,教育她勤俭为主,切不可打骂或包脚。”

虽只有片言只语,但深刻体现出江诗咏对后代教育的重视,对知识作用的重视。在重男轻女的旧社会,他已早早意识到读书对于女性的人生价值体现的重要。善待女子,“不打骂”、“不包脚”,传递着男女平等、解放妇女的强烈愿望。

江诗咏家书中告诉家人的“送读书”、“勤俭为主”、“不打骂”等等词语,在当下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亲和,在家风中弘扬

在《致父母》中,江诗咏奉呈父母:“两大人,不要怙惜之爱而痛哭不休,致伤玉体,错过天园之乐矣,最后福而已。对大哥、二哥、嫂嫂等,总要(更)加宽平。”在《致大哥二哥》的信中说:“切不要因燕雀之讥或怙惜之爱,痛哭不已,致伤德体”。

江诗咏劝慰父母,我为了革命牺牲,从来没感觉到后悔,你们不要因为我的牺牲而伤心痛哭,对身体不好。待哥嫂们一定要宽容,不管有什么事情,一定要心平气和地处理,相信大家一定会过上好日子。在给兄长们的信中却加上“燕雀之讥”,也就是说,对于我问心无悔,不管别人说什么,你们不要伤心,也不要争吵,不要因为我而损伤自己。他要求家人,在这个事情中不消沉,不萎缩,不迁怒别人,不卑不亢做人。

总之,面对牺牲,江诗咏坦然用最朴实的语言凝于笔端,传递着自己对家人深深的爱,也传递着一个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伟大情怀。

他的两封家书,见证一段历史,体现一代共产党人风骨。他并没有什么豪言壮语,但质朴中却更显真诚,是我们新时代的精神食粮,也是我们怎么做人的历史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