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故事·清风徐来】(62)廖如愿:忠诚坚定的共产党员

来源:市纪委监委宣传部 驻市委办纪检监察组 市委党史研究室 作者: 发布时间:2023-04-06

廖如愿,1904年3月24日生于安化县杨林卢家坊。1921年考入湖北武昌旅鄂中学读书,因受进步思想的影响,于1923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6月,由陈潭秋等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点燃革命烈火

1925年7月,廖如愿毕业回湘,按照中共湘区执行委员会的指示,8月回到安化家乡卢家坊,开始秘密建党活动。他首先创办农民夜校,动员贫苦农民上夜校读书,在教学中灌输革命思想,提高农民觉悟,不久,便在卢家坊成立了安化较早的农民协会。之后,他又组织“三都学友会”,把各校青年学生联合起来,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培养和输送过包括滕代远在内的一大批优秀青年。

1927年4月,廖如愿在武汉参加中共第五次代表大会。6月,廖如愿当选为湖南省委委员。7月,廖如愿按省委指示,在安化后乡建立益阳特委,下辖沅江、安化、汉寿、益阳4县党组织。8月恢复安化县委,下辖4个区委,20多个支部,党员发展到250多人。

12月,根据形势的要求,中共益阳特委撤销,安化县党组织划归省委直接领导,廖如愿任省委委员兼省农委书记。1928年1月,省委派廖如愿回安化巡视工作,经与安化县委商量,在滔溪秘密召开全县党员骨干会议。他在会上传达了党中央八七会议精神,宣读了省委文件,严肃批判了安化右倾机会主义者李向渠、叛徒姚适存把自卫军枪支拱手送给国民党的可耻行径。会议还决议建立安化县游击军事委员会,举行年关暴动,并取得了年关暴动的胜利,使安化革命烈火在马日事变后重新燃烧起来。

转战满洲

1928年春,中共长江局调廖如愿到湘鄂赣边特委任组织部长,和特委书记郭亮一起,带领武装游击队在湘赣边转战两个余月。回岳阳时,特委机关被敌破坏,特委领导人遭敌通缉。经李维汉函介,廖如愿9月调中共满洲省委工作,他在营口发行站建立了党的组织,负责沟通与上海党中央的联络。1929年夏,刘少奇调满洲担任省委书记后,廖如愿任秘书长。8月22日,刘少奇去奉天纱厂领导工人运动时,不幸被捕入狱。廖如愿闻讯后,在省委临时常委的领导下,通过种种渠道设法营救,使刘少奇等安全出狱。

9月和次年4月,廖如愿在沈阳亦先后两次被捕,他在敌人的严刑拷打面前,坚不吐实,守口如瓶,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坚强信念与无畏精神。

1930年下半年,廖如愿获释后调朝鲜族聚居的东满特委任书记。他亲率一个工作组,广泛发动群众,多方培训骨干,成立了黑龙、晖春、延吉3个县委,敦化、盘石、吉林3个特支,共吸收400多人加入共产党,390多人加入青年团,建立了3支游击队,并接收长短枪40多支,为以后建立东北义勇军、开展游击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后由于受“立三路线”的影响,错误地发动群众搞“飞行集会”,夺取中小城市,致使400多名党、团员和进步人士被捕,党的组织遭到破坏。

1931年10月,廖如愿调回满洲省委任军委书记。12月,他在沈阳三径路口被日本宪兵检查时,因身藏满洲省委机关报而被捕,在敌人的刑讯逼供下供出了自己知道早已撤销的沈阳救济会接头地点,致使敌人设哨逮捕了因不知情而仍在接头的党员李醒华。于是,省委根据这一情况,决定开除廖如愿的党籍。1934年6月,在清朝最后一个皇帝溥仪登基时,被特赦回到安化。

急寻党组织

回家乡后,廖如愿多次辗转找到党组织,请求组织恢复组织关系,却始终没有结果。1938年10月,廖如愿与廖烈光在安化半边山树起“资江抗日游击队”的旗帜,提出“消灭日冠,抗日到底!”“反对伤兵滋扰!”“人民有武装自卫的权利!”等口号,共有队员20余人。游击队多次从国民党手中缴获枪支200多支,发展队员到300多人,引起国民党地方当局的极大恐慌。于是,国民党省党部急派霍揆彰一个师,保安团一个营与安化团防合力“围剿”,因寡不敌众,资阳抗日游击队被各个击破,廖如愿只好避难到湘乡、鄂西等地。

1941年,为了维持生计,廖如愿开始经商,经营茶叶生意。1948年冬,廖如愿重新振作精神,决心继续投身革命事业,历经艰辛,在汉口通过青年团与党组织取得了联系,党同意他返湖南做迎解工作。1949年元月,廖如愿回到安化,与中共安化县工委书记熊邵安取得联系,熊邵安委派他到资江沿线策动国民党蒋本支部队起义,后没有成功。8月,安化解放,廖如愿向县委办理有关移交手续后,即去汉口中茶公司中南区公司谋业,以后任长沙茶厂厂长,1955年元月调广东省茶叶公司。

1967年7月,廖如愿受刘少奇案牵连被监押。1972年2月,廖如愿被解除监押,释放回原单位工作,不久后病逝。1987年9月,中共中央组织部正式为廖如愿彻底平反,恢复了他的党籍,同时充分肯定了他在早年革命活动中为党作出的重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