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故事·清风徐来】(54)曾惇: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做出很大贡献

来源:市纪委监委宣传部 驻市委办纪检监察组 市委党史研究室 作者: 发布时间:2022-11-16

曾惇,1917年12月出生在南县县城(今南洲镇)。幼时,他与南县革命小英雄周翿交好,深受其影响,遂加入童子团,常常佩着符号,拿着木棒,和周翿等童子团员们一道开会、游行,抵制仇货、斗争奸商。求学期间,他先后担任过学生自治会宣传股长、常务干事、南县学生抗日执行委员等职,也经常组织进步学生采用演戏、演讲等形式,在城乡进行抗日爱国宣传。1936年毕业于岳郡联立师范学校。

加入党组织,发展革命队伍

1937年8月,曾惇在南县民众教育馆任宣传员,与教师刘毅戎一起创办《先声报》,并任编辑主任。11月,由李服波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2月,曾惇任中共南华工委组织部长,3月,继任书记。他与工委同志一道,深入农村、学校、商店,培养抗日积极分子,吸收党员,发展党的组织,同时致力于抗日宣传。8月,组织创办《工余晚报》,并担任主编。到1939年1月,工委领导的党员人数发展到700多人,所领导的群团组织也日益壮大,工会会员发展到2000多人,民先队员发展到3000多人,使南县成为了洞庭湖西北地区抗日救亡的中心。

把握时势,稳住全局

1939年2月,曾惇任中共南县中心县委书记。岳阳沦陷后,他到南县简易师范作了题为《目前抗战形势和南华安在抗战中的地位》的演讲,并将讲稿全文刊登在《先声日报》上,组织义卖为抗日集资,带动了各界群众投入献金活动,把南华安地区的抗日救亡运动推向了高潮。

由于党的活动过多公开,一些党员身份暴露,同年7月,正当曾惇到中共湘鄂西区党委汇报工作之际,国民党洞庭警备司令部露出反共面目,悬赏4000块银元通缉曾惇。曾惇返县后,马上在县城东堤尾召开紧急会议,决定中心县委和已暴露的党员立即转移。

1939年9月起,曾惇先后任中共公(安)南(县)特委、湘鄂边特委、下川东特委书记。1944年3月,他赴延安党校学习。1945年4月参加中共第七次代表大会,并向周恩来汇报了湘北革命斗争情况。

领导地下活动,胜利迎接解放

1946年2月,受组织派遣,曾惇到武汉开展工作,任中共湖北省工委和中共武汉市委主要负责人。他以工厂技术员、钱庄职员和华中经济通讯社记者身份作掩护,领导武汉地下党的工作,发动和组织各界群众开展爱国民主运动,为保卫武汉、迎接解放作了大量工作。

1949年初,华中“剿匪”总司令白崇禧,在人民解放军大军压境的形势下,决定逃离武汉,严令各机关团体紧急搬迁,还拟定了破坏武汉的计划,交城防司令鲁道源实施。中共武汉市委针锋相对,精心研究并制定了反搬迁、反破坏的行动方案和具体措施。斗争中,曾惇胸怀全局,沉着果敢,夜以继日地紧张工作,多次成功指挥各重点保护单位的反破坏斗争。粉碎了白崇禧破坏武汉的阴谋。5月16日,武汉解放,以曾惇为首的中共武汉市委因保卫大武汉功勋卓著,受到中共中央中原局的表彰。

身居要职,始终坚持原则

武汉解放后,曾惇历任中共武汉市委常委、市委组织部第二部长,武昌、江汉区委书记和武汉市委宣传部长等职。1956年9月,他任中共湖北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长。在工作中,他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创新性开展工作,亲自参与改编《洪湖赤卫队》、创造性开办《襄阳报》、编撰《略论共产主义思想教育》,成绩显著。曾惇正直敢为,宁折不弯,在1957年的“反右派”斗争中,他敢于排除“左”的干扰,顶住强大压力,防止“反右派”扩大化。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曾惇受到错误批判,被下放湖北省“五七”干校劳动。1978年12月,他被平反恢复名誉,并任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和湖北省第四届政协常委。虽疾病缠身,生活不能自理,但曾惇仍坚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1979年在病榻上将一生的诗作编辑成《鳞爪集》出版,并组织编撰出版《武汉地下斗争回忆录》,为党和人民奉献自己的心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