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故事·清风徐来】(37)曾士峨:严管队伍打胜仗

来源:市纪委监委宣传部 驻市委办纪检监察组 市委党史研究室 作者: 发布时间:2022-05-18

曾士峨,1904年3月6日出生在原益阳县樊家庙乡(今益阳市赫山区泥江口镇)大桥冲。他小学毕业后,因家贫辍学,只得到一家店铺当学徒。后得族祠资助,才读完中学,继而考入县城近郊桃花仑的信义大学。

1924年9月,曾士峨中断在信义的学习,前往广州参加革命。他历尽艰辛,步行千里来到江华后,因身无分文,只得托人介绍,到江华县公署当了一名文职人员。1926年5月,北伐军进入湖南,曾士峨决心投笔从戎,参加国民革命军,投考了国民革命军第8军独立一师学生队。被录取后,在学生队当了班长,受到了严格的军事训练。训练中,常听学生队指导员苏先骏(浏阳县人,共产党员)讲授马克思主义课,并到桃源农村指导开展农民运动,思想日益进步。不久,他被吸收加入中国共产党。从1927年至1931年,曾士峨率部从秋收起义转战井冈山、赣南、闽西等地区,先后经历反围剿战斗、黄洋界战斗等大小战役数十次,多次负伤,立下了赫赫战功。他爱兵知兵,善于带兵,能够与战士同甘共苦,在战斗中身先士卒,冲锋在前,在战士中享有很高的威信。他自身军政兼优,才华出众,对上级战略意图领会透彻,具有很高的军事指挥才能和团结协作能力,他带出来的红四军二纵及以后的11师,纪律严明、训练有素、军事过硬、勇猛顽强,创造了一系列以少胜多、出奇制胜的经典战例,是当时红军中最能打硬仗的劲旅之一,被誉为“钢军”。

1929年1月,红军为了粉碎敌人对井冈山根据地的第三次“围剿”,为跳出敌人包围圈,主动转移到敌占区的赣南作战。红军从井冈山下来后,曾士峨被任命为三十一团一营营长,不久,又调任三纵队参谋长兼七支队队长,之后担任二纵队司令员、红四军参谋长、十一师师长(罗瑞卿任政委),军长外出时,还曾代行过军长职务,逐渐成长为红军中一名重要的将领。他踏遍了赣南,经历了几十次大小战役,屡建功勋。在战胜敌陈国轩部后,他致信亲友说:“士峨离家四载有余,虽奔波劳累,历尽千辛,然为大众生息,常觉无穷的快慰,精神爽奋……”表达了他参加革命的喜悦心情和为国为民献身的凌云壮志。在战斗中,他逐渐成长为既会打仗,又能带兵的红军将领。如二纵队(即后来的十一师)是原国民党起义部队编成的,有不少士兵是既扛步枪又带大烟枪的“双枪”兵,一些干部革命目的不明,经不起艰苦环境的考验,军阀作风严重,曾士峨找准问题的根蒂后,便在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方面下大力气。他对自己要求严格,处处以身作则。有次,警卫员见他身体消瘦,便把从敌军长住处搜来的一只干鸡和一瓶白酒带回来给他补身子,他硬是叫警卫员送到厨房分给大家一起吃,缴来的战利品,他总是一件不留全部上交。平时,他最喜爱同战士们一起聊天,问这问那,他到二纵队还只有十多天,便能背出排以上干部的姓名、住址、年龄、特长等情况,指战员啧啧称赞,无不钦佩,他非常支持政委的工作,每次召开干部会议,他总是要求各级对政委的指示同样要执行好,不允许有不尊重政委的言行。还和罗荣桓一起在二纵队办起了教导队,轮训班、排、连干部。每期开学,都要宣传政治工作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介绍古田会议精神,讲红军纪律和带兵的方法,并在军内建立健全各项制度,用铁的纪律约束全体官兵。经过短短几个月的努力,使二纵队逐步成为红军中战斗力很强的一个主力师。1930年5月,中央特派员熊寿祺在给中央的报告中指出:“二纵过去没有很好的上级干部,军事政治都无中心。因此,战斗力差于一、三纵队。最近,上级干部已换人,二纵队又复兴起来了。”充分地肯定了曾士峨一班人卓有成效的工作。

1931年8月,年仅27岁的红军师长曾土峨牺牲了,战士们为之痛哭,乡亲们选出当地最好的棺木安葬。毛泽东听到曾士峨牺牲的噩耗后说:“曾士峨是在最关键的时刻,组织冲锋牺牲的。他的模范行为鼓舞了战士,改变了战况。”在红军粉碎敌人第三次“围剿”的祝捷大会上,毛泽东首先叫全体同志向曾士峨默哀,并指示红军总政治部发出通令,号召红军指战员向曾士峨学习。1950年,中央军委总政治部为烈士颁发烈士证书时指出:“曾士峨同志为我党我军中之优秀干部,为革命牺牲,实属重大损失。”